生物技术·遗传育种

  • 水稻香味基因Badh2的功能和效应分析

    刘之熙;闵军;刘三雄;刘利成;胡敏;李咏谊;

    香稻是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特种稻资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克隆香味基因Badh2启动子区插入序列badh2-p,构建启动子区插入突变表达载体p CAMBIA 1300-badh2-pi,转化水稻品种C5。采用q RT-PCR分析Badh2基因的表达量,同时利用GC-IMS联用技术测定香味物质2-AP和其他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叶片中Badh2基因的表达水平都升高了,其中有2株的Badh2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转基因株系叶片中大部分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高于野生型C5,2-AP浓度与Badh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水平成正相关。

    2023年10期 No.45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4K]
  • 缩骨鲫Cyt b基因和控制区序列克隆及系统进化分析

    李强;郑鹏;黄文炜;彭苏汉;周江伟;詹华伟;蓝昭军;桂林;

    研究通过Sanger测序法对天然雌核发育的缩骨鲫(Carassius auratus var. Suogu)线粒体DNA的Cyt b基因和控制区进行扩增和测序,并与已发表的其他鲫属鱼类的Cyt b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探讨缩骨鲫与其他鲫属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缩骨鲫线粒体DNA中Cyt b基因和控制区全序列分别长1 141和924 bp;其中,Cyt b基因的碱基含量为29.1%(T)、27.9%(C)、28.7%(A)和14.3%(G),控制区序列的碱基含量为32.6%(T)、20.7%(C)、32.6%(A)和14.1%(G);2种序列中G+C含量均明显低于A+T含量,且G含量偏低,显示了与其他脊椎动物线粒体核苷酸碱基含量相似的特征;控制区序列可以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3个区域,均识别到了对应的保守序列;基于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缩骨鲫与其他鲫属鱼类Cyt b基因的系统进化树表明,缩骨鲫与红鲫和淇河鲫的亲缘关系最近,而缩骨鲫与野鲫、淇河鲫和红鲫分布在同一个姐妹支系,进一步说明缩骨鲫可能起源于野鲫,是野鲫的一个地方种群。

    2023年10期 No.457 7-1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 三系杂交稻新组合瑜香优191的选育

    虢婷婷;杜洁莹;徐叔云;王佳;阳研;王艳红;魏中伟;周静;

    瑜香优191是湖南湘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用自选母本瑜香178A与自选恢复系R19–1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晚籼早熟新组合,该品种株叶形态好、产量高、熟期适宜、抗稻瘟病、香型、米质优、适应广,2022年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20236)。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2023年10期 No.457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 优质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隆晶优8129的选育

    黄振;彭勇;杨定照;陈勇;胡圣国;白珍安;秦鹏;杨远柱;

    隆晶优8129是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用自育的优质香稻不育系隆晶4302A与自育的恢复系华恢8129配组而成的优质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广适性好、农艺性状好、米质优而且中抗稻瘟病,2018至2021年相继参加了国家华南稻区、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稻区及湖南省和广西省等地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通过国家和地方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86003、国审稻20216037、桂审稻2019042号和湘审稻20190075),应用前景比较广阔。介绍了该品种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和主要特征特性,并展望了杂交水稻育种的发展方向。

    2023年10期 No.457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 洞庭湖平原高产耐密宜机收春玉米品种筛选

    刘子禄;郭欢乐;曾强;李涵;曹钟洋;黄山;汤彬;陈志辉;

    为筛选适宜湖南省洞庭湖平原地区种植的高产耐密宜机收的春玉米新品种,加快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户种植效益,以西南地区近几年新选育的36个杂交玉米新品种和对照品种中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大区比较试验分析各品种的产量、抗逆性和机收相关性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折合产量在6.39~10.88 t/hm2间,比对照品种中玉335增产10%以上的品种有17个;不同品种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存在明显差异,最高为33.5%(凉435),最低为23.7%(SAU210),平均值为27.6%,共有25个品种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于28%(符合标准要求),可以满足机收需求;不同籽粒含水量类型品种之间的杂质率、籽粒破碎率差异较大,而抗病性、生育期差异较小。综合考虑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产量和机收相关性状,沣玉4号、DS20101、雅玉158和KD205等品种可作为洞庭湖平原高产耐密宜机收春玉米品种。

    2023年10期 No.457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 酸模叶蓼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张腊梅;王建田;刘跃群;

    为了探讨酸模叶蓼种子的休眠与发芽特性,开展了不同方法打破种子休眠的效果以及温度、光照、p H值、水势、盐分和播种时覆土深度对发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摩擦是打破酸模叶蓼种子休眠最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发芽率到91.11%;酸模叶蓼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0~30℃,以25℃的发芽率最高,为92.22%,最适p H值为7~8,p H值为7和8的发芽率分别为91.11%和92.22%,适宜发芽的光照时长为12 h以上;播种时适合的覆土深度为0~2 cm,以覆土深度为1 cm的出苗率最高,达95.56%;酸模叶蓼种子发芽时对水分胁迫比较敏感,适宜发芽的水势应不低于-0.8 MPa,高浓度盐分胁迫会抑制酸模叶蓼种子萌发,适宜发芽的Na Cl浓度应低于40 mmol/L。

    2023年10期 No.457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土壤肥料·资源环境

  • 不同绿肥混合还田的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动态

    刘小安;张小毅;刘文露;唐锷;

    为探究豆科与非豆科绿肥混合还田后的养分腐解和释放规律,以豆科绿肥紫云英和箭舌豌豆、非豆科绿肥黑麦草和油菜为材料,在温室大棚内应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紫云英、紫云英+黑麦草、紫云英+油菜、箭舌豌豆+黑麦草、箭舌豌豆+油菜5种绿肥混合还田后的腐解特征及氮、磷、钾养分释放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绿肥腐解过程可分为快速腐解期(0~20 d)、中速腐解期(20~70 d)和缓慢腐解期(70~110 d)3个阶段;其中,紫云英还田的腐解率及养分累积释放率均在前三阶段(0~5 d、5~20 d、20~40 d)较高,而紫云英+油菜和箭舌豌豆+油菜还田的在后两阶段(40~70 d、70~110 d)较高;试验结束时(110 d),各处理绿肥累积腐解率为57.61%~66.25%,氮、磷、钾累积释放率分别为57.75%~69.69%、55.54%~64.38%、93.73%~95.71%,表现为钾>氮>磷,其中,紫云英+油菜混合还田的累积腐解率和氮、磷累积释放率最高,箭舌豌豆+黑麦草的钾累积释放量最高。综上可知,绿肥腐解速率和养分释放速率受绿肥种类和不同绿肥混合的影响,紫云英和油菜混合还田更适宜作为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稻区氮肥减量配施的绿肥模式。

    2023年10期 No.457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 汉江流域安康段面源污染特征分析

    蒙小俊;张建东;王秋利;朱妮;

    分析汉江流域安康段面源污染的COD、TN、TP负荷量、负荷强度及其空间分布,评估区域污染风险,并识别区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对各县市区的污染类型进行划分,以期为汉江流域安康段合理制定面源污染治理策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20年汉江流域安康段面源污染的COD、TN、TP负荷量分别为65 162.49 t、24 225.20 t和1 531.17 t,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6.38%、71.14%和22.48%,TN是首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按等标污染负荷比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耕地(54.70%)、畜禽养殖(28.83%)、农村生活(15.59%),首要污染源为耕地;各县市区面源污染COD、TN和TP负荷量、负荷强度和等标污染负荷比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主要污染区域为汉滨区和旬阳市;各县市区被划分成土地利用污染主导型、畜禽养殖和土地利用污染主导型、土地利用和畜禽养殖污染主导型、混合污染型4种污染类型。因此,提出安康市可根据污染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汉滨区和旬阳市耕地引起的面源TN污染应得到首先治理。

    2023年10期 No.457 35-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1K]

植物保护·园艺园林

  • 远缘原生质体融合菌株的构建及生防作用研究

    康霄文;杜晓华;王东伟;程菊娥;王忠勇;孙书娥;苏品;刘勇;

    研究基于沼泽红假单胞菌PSB-06促生和增强寄主抗病性,苏云金芽孢杆菌KY-1抗逆性强等优点,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这2种菌株的融合菌株,测定了融合菌株对生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以期得到综合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型高效生防菌株。结果表明:融合菌株显著降低了土壤根结线虫的数量,收获期相对防效达73.68%;融合菌株处理显著提高了生姜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单株姜球数(13.80个)、姜球宽度(33.47 cm)和单株产量(1.29 kg)均优于空白对照;同时提高了生姜收获期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POD和SOD活性。综合来看,沼泽红假单胞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融合菌株的促生及生防潜力较亲本沼泽红假单胞菌有所提高,为微生物菌种改良提供了依据。

    2023年10期 No.457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 成都主要植被分布区的植物区系与组成相似性研究

    苟小林;康馨文;涂卫国;陈绪玲;崔永亮;王亚婷;

    研究以典型公园城市成都为对象,采用样线调查方法对担负不同功能的13个主要植被分布区域进行植物组成调查,分析各区域的植被区系以及区域间植物组成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成都的各植被分布区的植物物种分布不均匀,具有自然保护区的都江堰和彭州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分别调查到277和239种植物,且蕨类植物分布较多,而人为干扰较大的大邑区域植物物种数量最少,只调查到80种;人工干扰下区域的植物物种数量依赖于其植被功能类型;整体来看,成都的植物分布主要集中在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东亚分布及其变型等区系;具有自然保护区的区域间,人工干扰情况相似的区域间,其植物组成的相似度较高,不同区域间的植物组成相似性与区域间的水平距离和海拔差距没有明显相关性。基于调查结果,提出成都未来公园城市建设需要加强本土植物物种数量的参与比例,同时要提升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功能建设。

    2023年10期 No.457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杂草调查与分析

    黎洁;蒋源;刘博宇;黄勇;全慧;

    为了解湖南省重要自然保护区浏阳大围山的杂草类型、种类和分布情况,促进制定杂草开发与防控措施,采用样方及踏查等方法对大围山缓冲区及周边农村杂草进行了系统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围山地区杂草种类有43科102种,样方中菊科种类最多,共计17种,相对盖度为23.21%;其次是禾本科,共计7种,相对盖度为25.17%;豆科、蓼科、蔷薇科、荨麻科各有5种,相对盖度分别为6.92%、5.31%、2.47%、4.97%;大围山相对盖度超过2%的杂草有马唐(13.19%)、鬼针草(7.50%)、狗尾草(6.77%)、藿香蓟(6.55%)、车前(5.85%)、牛筋草(3.76%)、箭头蓼(3.38%)、两型豆(2.37%)、吉祥草(2.21%)。所调查的大围山杂草中,外来入侵植物有5种,分别是鬼针草、藿香蓟、小蓬草、钻叶紫菀和牵牛;马唐和外来入侵植物鬼针草不仅相对盖度较大而且分布较广,为大围山杂草中的优势物种。针对大围山杂草种类和分布,提出了大围山杂草治理与防控建议。

    2023年10期 No.457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加工贮藏·检测分析

  • 定色期烘烤工艺优化对加热卷烟烟叶质量的影响

    胡彬彬;付丽美;杨丽平;董天学;赵英佑;李超玲;唐石云;陈颐;

    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以“七步进阶式”烘烤为对照(CK),比较了延长稳温时间定色工艺(T1)和缓慢升温定色工艺(T2)下初烤烟叶常规化学成分、香气前体物质、致香成分、棕色化反应产物、芳香族氨基酸产物的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为加热卷烟在低温体系下的品质提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T1和T2均可以显著提高“潜香型”物质(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调香型”物质(新植二烯、巨豆三烯酮、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香叶基丙酮和类胡萝卜素产物)和棕色化反应产物(糠醛、糠醇、2-乙酰呋喃和5-甲基糠醛)的含量(P <0.05);T1处理的加热卷烟烟叶香气香味得分和感官评吸质量总分最优,表明定色期关键温度点(48和54℃)延长稳温时间能有效提高加热卷烟烟叶的质量;偏最小二乘模型(PLS-PM)表明,质体色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巨豆三烯酮、大马酮、紫罗兰酮等正向作用于加热卷烟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综上所述,在定色期关键温度点(48和54℃)延长稳温时间可有效提高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含量,从而更有利于提升加热卷烟的烟叶品质。

    2023年10期 No.457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 基于AHP法的压花材料综合评价和筛选

    梁海英;孙许雪;高汝晟;白佳敏;仰小东;

    以56种常见植物的花为材料,用最简便的压花板压制法进行制作,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审美价值、压制工艺、原材料成本3个方面选择11个指标对压制后的成品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聚类分析法对56种植物进行压花材料等级划分,以筛选出艺术表现力强、适宜压花且价格经济实惠的植物材料。结果表明:56种植物中筛选出Ⅰ级压花材料23种、Ⅱ级16种、Ⅲ级16种、Ⅳ级1种,其中Ⅰ级和Ⅱ级适宜作压花材料,而Ⅳ级不适宜作压花材料。该研究结果可为压花材料评价研究和生产上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2023年10期 No.457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 不同品种石榴汁中没食子酸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能力比较

    唐大为;罗凯文;张梦晓;刘浩;

    研究以红玛瑙、白玉籽2个石榴品种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福林酚法分别测定了石榴汁中没食子酸和总多酚的含量,并采用ABTS快速法和FRAP法综合评价了2种石榴汁的抗氧化能力,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石榴的营养价值和应用潜力,同时为筛选优质石榴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没食子酸在3.125~50μg/m 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红玛瑙和白玉籽石榴汁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分别为7.49和24.56μg/m L;总多酚含量在0~1 000μg/m 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红玛瑙和白玉籽石榴汁中总多酚的含量分别为287.6和737.6μg/m L;当总多酚含量为0~200μg/m L时,2种石榴汁的总抗氧化能力均随着总多酚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白玉籽石榴汁中没食子酸和总多酚的含量均高于红玛瑙石榴汁,故其总抗氧化能力也强于红玛瑙石榴汁。

    2023年10期 No.457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农业工程·农业信息

  • 湖南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的设计与构建

    周超;金龙新;于超;麻剑钧;

    聚焦于湖南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的设计与构建,阐述分析湖南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构想、架构设计与功能实现。就建设构想而言,湖南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以信息技术全面助力农业科技服务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流媒体、即时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人机混合方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就架构设计而言,湖南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包含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和用户层,采用扁平化设计,以服务站点为基本载体面向用户开展服务。就功能实现而言,湖南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构建了视频服务支撑系统、农业物联网应用支撑系统、可视化农业支撑系统、标准化生产过程支撑系统、知识服务系统、农业资源供需发布管理系统、农事托管服务系统和站群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平台各种功能。湖南农业科技服务平台通过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效能,对湖南农业科技服务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3年10期 No.457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农业经济与管理

  • 湘西州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彭俊彩;肖志伟;刘世彪;宋先杰;张卓;汤佳乐;

    猕猴桃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广大果农脱贫致富的优势特色产业,2021年全州猕猴桃种植总面积达1.56万hm~2,总产量达22.11万t,产值16亿元,产业覆盖全州8县市58个乡镇271个村,带动20余万从业人员稳定脱贫致富。2022年8月至10月在湘西州凤凰、花垣、保靖和永顺等猕猴桃主产县开展产业现状调研,采取一线实地考察与座谈交流等形式,总结了湘西州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优势与亮点,探讨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栽培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打造湘西猕猴桃品牌、争取政策与项目支持等促进湘西州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建议。

    2023年10期 No.457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研究——以X、Y、Z村为例

    李欣欣;任兆昌;

    该研究以云南省3个边境村——X、Y、Z村为例,通过文献搜索和实地调研方法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现状,并提出关于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思考。研究发现:3个村的农业产业具有独特性,基础很好且成规模,给村民带来了较好的收入;3个村的生态环境良好,村民对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的满意度较高。为进一步推进这3个村的发展,也为云南省其他边境村和我国其他边疆省份边境村的发展提供参考,提出要加强党和政府的引领,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户经营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引育并举,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强化生态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以及乡村治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3年10期 No.457 87-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专论·综述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木质纤维素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苗松;李杰;杨玉;李蒙;

    采用传统化学方法对生物质的木质纤维素成分进行分析费时费力,且不能提供生物质的内部结构信息,难以应用于实际的工业生产,近红外光谱技术为木质纤维素成分分析提供了新途径。综述了国内外利用近红外技术进行木质纤维素定性定量分析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比较了主要建模样品选择方法的优劣,阐述了人工智能算法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随着近红外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必然会带动能源业、工业、饲料业、造纸业等产业的发展。

    2023年10期 No.457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岩溶耕地土壤酸化与钙碳互作抑酸研究趋势分析

    段承龙;蒋军;李菡;刘晓;张亮;谢红霞;盛浩;袁红;

    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基础,采取统计与聚类的分析方法,基于文献计量学知识,借助Cite 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分别对1993—2023年在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和1924—2023 CNKI中发表的土壤酸化文献进行索引分析;通过对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中4 772篇、CNKI中2 482篇相关文献中的热点、关键词、时间线等展开多角度可视化分析,统计并绘制有关国际国内土壤酸化研究文献的关键词、时间图谱等图表,挖掘国际国内土壤酸化研究发展趋势及方向。结果表明:土壤酸化研究主体由森林土壤酸化逐步转向耕地土壤酸化,研究范围从单一的p H值及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进阶至致酸离子与抑酸离子的双向互作分析,土壤酸化路径的分子生物学、动力学特征研究更趋于细化。

    2023年10期 No.457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8K]

  • 《湖南农业科学》征稿启事

    <正>《湖南农业科学》创刊于1971年,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星火计划促进会和湖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自创刊以来,期刊一直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刊宗旨,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报道农业重大科技进展与成果。近年来本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和行业知名度不断提升,先后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CSTPCE(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扩展库期刊等国内多家著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本刊是全国优秀农业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主要刊登体现湖南地方特色的农牧业各专业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见的学术论文、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以及有新意的文献综述等。目前期刊为月刊,设有9个栏目:生物技术·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土壤肥料·资源环境、

    2023年10期 No.457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