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遗传育种

  • 根肿菌侵染茎瘤芥不同时期效应子基因表达动态分析

    王香梅;田芹;廖静静;

    效应子在病原菌侵染植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明确效应子在根肿菌侵染茎瘤芥过程中的功能,首先通过qRTPCR对效应子基因在侵染不同时期的表达量进行分析,从而对根肿菌中效应子进行分类鉴定,然后利用TBtools对效应子蛋白进行结构域分析,以期明确效应子所具备的功能。结果表明:根肿菌中的效应子包含LxAR类效应子13个、RxLR类效应子13个和其余未分类效应子66个;其中,LxAR类效应子的表达量在根肿菌侵染茎瘤芥的0周和5周较高,说明其主要在休眠孢子阶段和孢子成熟阶段起作用;RxLR类效应子中,RxLR1类在根肿菌侵染茎瘤芥的3~5周表达量较高,主要在皮层侵染期起作用,RxLR2类在根肿菌侵染茎瘤芥的0周表达量较高,主要在休眠孢子期起作用。由此推测,LxAR和RxLR类效应子可能分别在促进生长发育和控制基因表达、抑制酶活等方面有功能。

    2023年07期 No.454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 降解多环芳烃和异丙威的耐镉菌种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吴民熙;王震;曹如亮;方雅瑜;黄庆;刘惠琼;尹红梅;杜东霞;高帅帅;许丽娟;

    为获得既耐受重金属镉又能高效降解多环芳烃(菲、芘)、异丙威的菌种,利用选择培养基从染土壤中分离高效降解微生物,并进行菌种分类和降解特性分析。共筛选获得2个耐镉并降解多环芳烃、异丙威的菌种,其中WLX8D对芘降解效率最高;S-200培养15 d内对菲和异丙威的最高降解效率分别为53.6%和66.7%,结合形态学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结果,WLX8D为意大利农霉菌(Agromyces italicus),S-200为硫酸盐还原菌(Salfate reducing bacteria)。WLX8D、S-200对芘、菲的作用浓度和耐镉浓度范围广,WLX8D可降解25~100 mg/L浓度范围的芘,S-200可以高效降解菲和异丙威(降解率50%~60%),2菌株在镉浓度25~200 mg/L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因此,WLX8D、S-200在修复镉与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023年07期 No.454 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9K]
  • 69份穇子种质资源的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李基光;王艳兰;胡丽琴;王素华;张璐;杨学乐;何录秋;汤睿;

    评价穇子种质资源的营养品质,筛选出营养品质优良的穇子种质资源,为穇子育种亲本选择及其种质资源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以69份不同产地的穇子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籽粒中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等11项营养成分指标的含量,对测定结果进行品质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并采用相似优先比及隶属函数法对各材料主要营养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穇子中含有大量的钙元素(99.7~324.0 mg/100g)、钾元素(321.7~734.0 mg/100g)及膳食纤维(9.7~13.0g/100g);穇子中有机营养成分间相关性显著;通过相似优先比及隶属函数法对营养价值进行综合排序,筛选出营养价值排在前5的品种,分别为C39、C50、C34、C64和C62。综合分析评价得到超高钙穇子资源C50、C64;超高钾穇子资源C34、C39、C50;高膳食纤维穇子资源C34、C39、C62、C64。

    2023年07期 No.454 20-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 优质中稻新品种适应性及高产特性比较研究

    龙水亮;张岚;罗巨英;唐利忠;曾艳萍;蒋小军;

    为了筛选出适宜永州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中稻品种,选用近年来选育并在湖南省大面积推广的优良中稻品种,在永州地区开展了中稻新品种适应性及高产特性田间比较试验。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与产量构成以及病虫害抗性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了4个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表现较优的品种适宜在永州地区推广种植,其中,隆晶优1195的产量最高,达739.16 kg/667m~2,比晶两优华占(CK)增产7.89%,全生育期128 d;隆晶优蒂占的产量第二,为728.00 kg/667m~2,比CK增产6.26%,全生期126 d;玮两优1206的产量第三,为714.16 kg/667m~2,比CK增产4.24%,全生育期130 d;晶两优蒂占的产量与CK相当,为684.74 kg/667m~2,全生育期132。

    2023年07期 No.454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10个茶树品种在甘肃陇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何丽娟;郭星;谢飞;闫倩倩;侯亚莉;赵栋;

    以当地主栽茶树品种龙井43为对照,对新引进的福鼎大白茶等10个品种进行生物学性状、生长势、鲜叶产量、抗寒性等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宜甘肃陇南地区种植的茶树品种。结果表明:(1)11个品种在生物学性状方面差异显著,其中川农黄芽早、梅占、福鼎大白茶、名山特早311等生长良好,中茶108、安吉白茶2个品种的发芽密度、百芽重表现均差于对照;(2)从生长势来看,川农黄芽早、福鼎大白茶各性状表现最为优良,梅占次之,安吉白茶与对照相当,中茶108差于对照;(3)从产量来看,福鼎大白茶和川农黄芽早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4)从抗寒能力来看,川农黄芽早、福鼎大白茶、中茶108抗寒性强,梅占抗寒性差。综合考虑认为,甘肃陇南地区最适宜引进的品种为川农黄芽早、福鼎大白茶,可进一步示范种植,不建议引进梅占、中茶108和安吉白茶这3个品种。

    2023年07期 No.454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 砷胁迫对鱼腥草生长发育、光合特征及砷积累的影响

    钟军;

    为了探明砷胁迫对鱼腥草生长发育、光合特征及砷积累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砷胁迫(0、40、80和120 mg/kg)处理下鱼腥草的生长状况(生长发育指标、光合特征)和不同部位(地下茎、地上茎、叶)的砷含量。结果表明:当砷胁迫浓度超过40 mg/kg时,对鱼腥草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显著降低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同时显著增加了胞间CO2浓度(Ci);砷胁迫浓度与鱼腥草生长发育各指标均呈现不同显著水平的负相关,与光合特性中的Pn、Tr和Gs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Ci呈极显著正相关;鱼腥草不同部位的砷含量随砷胁迫浓度的而增高,表现出叶>地上茎>地下茎的分布。因此,为保证鱼腥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应控制鱼腥草生长区土壤砷浓度在40 mg/kg以下。

    2023年07期 No.454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7K]
  • 不同光质对辣椒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

    蒋宏华;谢玲玲;肖伟;解涛;王鑫;武芳芳;

    为了探究不同光质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在人工气候条件下研究了LED单质光对辣椒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处理后辣椒幼苗的叶绿素含量较低,但株高、鲜重、第一节间长度、完全伸展叶片的长度和宽度值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到处理结束(处理后第18周)时红光处理的株高为121.35 mm,比紫光、蓝光和全光(CK)处理分别高44.70、51.72和53.66 mm,红光处理的叶片长度比紫光、蓝光和全光(CK)处理分别长18.64、17.16和13.05 mm,叶片宽度比紫光、蓝光和全光(CK)处理分别宽3.24、1.27和3.26 mm;而蓝光和紫光处理辣椒幼苗的节间较短、茎较粗、叶绿素含量较高,到处理结束时,紫光、蓝光和红光处理的辣椒幼苗第一节间长度分别为40.22、45.97和48.01 mm,紫光处理的茎粗为2.07 mm,比蓝光、CK(全光)和红光处理分别粗0.17、0.33和0.39 mm;相对于红光处理,蓝光和紫光处理的叶片栅栏组织排列较密且细胞较长,海绵组织较致密、胞间距较小;蓝光和紫光处理后根表皮和皮层细胞排列致密,中柱鞘、内皮层所占根横切面比例较大,茎的初生韧皮部分化较早,韧皮部和木质部所占比例较大,木质部和韧皮部增厚。因此,蓝光和紫光处理可以使辣椒幼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而红光处理可促进辣椒幼苗生长。

    2023年07期 No.454 40-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6K]
  • 不同基质配比对孔雀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皮俊;王建湘;徐一兰;张瑞成;周芬芳;

    以草本花卉孔雀草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用污泥堆肥、菇渣和河沙配制成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对孔雀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基质配比的物理性状均优于CK(园土);污泥堆肥和菇渣可促进孔雀草的生长发育,以T1处理(污泥堆肥40%、菇渣40%、河沙20%)和T2处理(污泥堆肥50%、菇渣30%、河沙20%)的孔雀草营养生长最好,T2处理的开花性状最优,其单株花朵数是CK的189%,花朵直径达5.53 cm,单朵花期为17.32 d,观赏期长达115 d。综合考虑基质的物理性状、孔雀草的营养生长及开花情况,T2和T1处理是适合孔雀草生长发育的较优基质,用其栽培孔雀草时花朵大且花期长,观赏期也较长。

    2023年07期 No.454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4K]

土壤肥料·资源环境

  •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稻谷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尹阳明;刘琼峰;罗小军;王益凤;申艳群;周峻宇;吴海勇;谷雨;

    为了探讨水稻土施用养殖废弃物有机肥的适宜替代比例,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等养分条件下化肥配合施用30%、50%、60%、75%、100%的牛粪有机肥和猪粪有机肥对于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施用60%牛粪有机肥+化肥处理的稻谷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用50%~100%的猪粪有机肥+化肥处理的稻谷产量显著高于30%猪粪有机肥+化肥处理;30%牛粪有机肥+化肥、30%猪粪有机肥+化肥处理的稻谷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等氮量条件下,60%~100%的牛粪有机肥替代化肥、50%~100%的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均有助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效率均有所提高。总体上,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丰富的水稻土施用60%的牛粪有机肥或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有利于提高稻谷产量与氮肥利用率。

    2023年07期 No.454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 稻草全量还田下化肥运筹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石宇;彭华;王静;方浩权;

    为了探明稻草与化肥减量配施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通过连续3 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化肥运筹(化肥100%、80%、60%、40%)对土壤肥力性状和水稻产量变化特征的影响,以常规施用化肥为对照。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提升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且提高水稻产量;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随着化肥用量减少,土壤物理性状、pH值、有机质含量变化不明显,但速效养分逐渐下降,水稻产量随之降低;其中,以稻草全量还田配施80%化肥的综合效果最好,土壤容重降低了0.06 g/cm3,有机质增加了2.8 g/kg,产量略有降低,但是差异不显著。因此,综合考虑稻田土壤肥力性状、水稻产量、化肥用量等因素,笔者建议在湘西中稻种植区采用稻草全量还田配施80%化肥的施肥方法。

    2023年07期 No.454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 绿肥替代对安化茶园土壤肥力与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周成建;邓涛;彭瑞华;孙梅;

    有机养分替代是化肥减量和茶叶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通过连续5 a的茶园田间试验,研究了绿肥替代50%化肥对安化茶园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模式相比,绿肥替代模式随着施用年限的增加春茶和夏茶产量先降低后增加;连续5 a的试验中绿肥替代模式均可显著增加茶叶氨基酸含量,增加幅度为7.49%~84.92%,可降低茶多酚的含量,降低幅度为4.16%~22.73%,可降低茶叶酚氨比值0.34~6.72。绿肥替代模式下,茶园土壤p 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指标分别以每年0.048个单位、1.391 g/kg、0.045 g/kg、3.836 mg/kg、12.020 mg/kg和2.914 mg/kg的速率增长。从长远来看,绿肥替代化肥是安化茶园茶叶提质增效、减少化肥施用、茶园土壤质量保育等行之有效的有机培肥管理措施,可用于大面积优质茶叶的生产过程。

    2023年07期 No.454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 有机肥不同用量对莓茶品质的影响

    方妙竹;覃建军;覃瑶;邓武成;李春萍;胡维军;屈飞;韩永亮;

    为了探究有机肥对莓茶品质的影响,以新原生物莓茶专用有机肥为试材,设置T1~T5(有机肥用量分别为3 000、3 750、4 500、5 250和6 000 kg/hm~2)5个处理,在张家界市永定区西溪坪街道庄家峪村开展了有机肥不同用量对莓茶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7月和8月采摘的莓茶样品中,茶多酚、总黄酮含量均分别以T2和T3处理最高,二氢杨梅素含量均以T2处理最高,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分别以T2和T4处理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以T5和T1处理最高;将有机肥施用量与莓茶各品质指标的含量进行多项式拟合的结果表明,当有机肥施用量为4 078.95 kg/hm~2时莓茶的茶多酚含量达到最大值,当有机肥施用量为4 133.86 kg/hm~2时莓茶的总黄酮含量达到最大值,当有机肥施用量为4 272.88kg/hm~2时莓茶的二氢杨梅素含量达到最大值,当有机肥施用量为4 353.02 kg/hm~2时莓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达到最大值,当有机肥施用量为3 732.12 kg/hm~2时莓茶的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值;同时,各处理中以T5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综合考虑各项品质指标与土壤理化性状,建议有机肥施用量为3 750~4 500 kg/hm~2。

    2023年07期 No.454 62-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植物保护·园艺园林

  • 20%甲二·异丙隆OD防治小麦田禾本科杂草效果及安全性

    柏振东;曹战强;李皓;柏浩东;韩进财;许洁;黄新杰;李祖任;

    为了明确除草剂20%甲二·异丙隆OD对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采用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评价20%甲二·异丙隆OD的杀草活性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室内试验中,当浓度为3 600 g a.i./hm~2时,20%甲二·异丙隆OD对禾本科杂草看麦娘、菵草和早熟禾的室内鲜重抑制率分别为82.94%、89.22%、94.75%,且对小麦幼苗生长无影响;田间试验中,浓度3 600 g a.i./hm~2施药处理30 d后,对小麦田杂草看麦娘、菵草、繁缕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大于90%,且对小麦幼苗生长无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甲二·异丙隆OD可有效防除小麦田禾本科杂草且对小麦生长无影响,有利于有效解决小麦田草害问题,促进小麦产业节本增效、高质丰产。

    2023年07期 No.454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 噻虫嗪与螺虫乙酯混用对柑橘矢尖蚧和全爪螨的田间防治效果

    赵明平;王相琴;王培;符伟;唐涛;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控制柑橘矢尖蚧和全爪螨的二元复配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0%噻虫嗪·螺虫乙酯SC与其相应的2种单剂(21%噻虫嗪SC和22.4%螺虫乙酯SC)、生产上常用的100 g/L联苯菊酯EC和15%唑虫酰胺SC对柑橘矢尖蚧和全爪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0%噻虫嗪·螺虫乙酯SC对柑橘矢尖蚧的防治效果好,兼治柑橘全爪螨且持效期长,药后7~30 d对矢尖蚧的防治效果为92.44%~98.02%,药后3~30 d对全爪螨的防治效果为60.57%~84.86%;22.4%螺虫乙酯SC60 mg/kg对柑橘矢尖蚧和全爪螨高效,药后7~30 d对矢尖蚧的防治效果为85.45%~91.37%,药后3~30 d对全爪螨的防治效果为78.56%~95.12%;21%噻虫嗪SC 60 mg/kg和15%唑虫酰胺SC 50 mg/kg对柑橘矢尖蚧的防治效果一般而对全爪螨的防治效果较差,药后7~30 d对矢尖蚧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2.73%~79.52%和49.90%~75.97%,药后3~30 d对全爪螨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6.46%~53.09%和29.95%~70.11%;100 g/L联苯菊酯SC 30 mg/kg对矢尖蚧有一定效果、对全爪螨的效果较好,药后7~30 d对矢尖蚧的防治效果为23.35%~62.95%,药后3~30 d对全爪螨的防治效果为74.19%~88.74%。因此,在柑橘生产实践中,当矢尖蚧发生达到防治指标而全爪螨发生较轻时,只需喷施1次40%噻虫嗪·螺虫乙酯SC 80 mg/kg;若矢尖蚧和全爪螨发生均达到防治指标时,还应喷施1次22.4%螺虫乙酯SC 60 mg/kg。

    2023年07期 No.454 73-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5K]
  • 耒阳市2000—2022年稻飞虱发生高峰期特点及防控策略

    罗琼;谷云勇;李志坚;邓小利;

    通过分析2000—2022年耒阳市稻飞虱的发生高峰期以及测报灯诱捕稻飞虱成虫高峰期与田间调查稻飞虱若虫高峰期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索耒阳市稻飞虱的发生规律。研究表明,总23 a间耒阳市测报灯诱捕稻飞虱成虫每年3月10到9月20日有5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中旬,但后13 a稻飞虱的成虫高峰不如前10 a的高峰明显,成虫数量从6月到9月一直偏高;测报灯诱捕稻飞虱成虫高峰期出现后13~18 d就出现若虫高峰期,2种高峰期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获得的5个经由测报灯诱捕稻飞虱成虫高峰期起始日期预测若虫高峰期起始日期的回归方程,经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提出耒阳市稻飞虱的优化防控策略建议:加强预测预报,将测报灯诱捕稻飞虱成虫高峰期出现后15~16 d预测为若虫高峰期的起始日期,同时运用回归方程预测若虫高峰期;分别针对早稻和中晚稻稻飞虱科学使用药剂;采用生态调控、农艺技术、昆虫信息素诱控和生物防治等多种防控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2023年07期 No.454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加工贮藏·检测分析

  • 初始含水率和菌群演替在雪茄烟叶发酵产香中的作用

    宋雯;陈曦;余君;胡路路;陈雄;王志;

    以雪茄CX-14烟叶为材料,研究了初始含水率(30%、34%、38%)对雪茄烟叶发酵产香的影响,并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明确了雪茄烟叶的菌群结构及功能基因变化,分析了优势菌属在发酵过程中的贡献度,探明了菌群演替与雪茄烟叶香气产量变化的相关规律。结果表明:当雪茄烟叶含水率回潮至34%时,发酵后的苯丙氨酸转化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和香气总量分别比发酵前提高了77.2%、167.1%、28.6%、51.5%和169.3%,香气总量分别比30%和38%含水率组提高了26.6%和21.7%;通过宏基因组学分析,发酵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丰度占比高达87.8%,是绝对优势菌属,而且其对发酵过程中的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氨基酸生物合成等代谢过程的贡献度超过了85%;经发酵菌属与烟叶香型相关性分析,发现类胡萝卜素转化产物是香型的主要呈现者,而且葡萄球菌菌属在香型节点最突出,是呈现香型的最大贡献者。综上所述,雪茄烟叶发酵前的最适含水率为34%,发酵过程中葡萄球菌属对雪茄烟叶发酵的香气产量有显著促进作用。

    2023年07期 No.454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0K]
  • 马拉硫磷在西葫芦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邵丽群;陈昂;刘建宇;

    为探究45%马拉硫磷乳油在西葫芦中使用的安全性,分别在湖南、山东、北京、安徽、山西、黑龙江等地进行田间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施药后不同时间段内西葫芦和土壤中的马拉硫磷残留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马拉硫磷在西葫芦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施药(有效)剂量为1 125 g/hm~2时,45%马拉硫磷乳油在西葫芦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残留量与施药天数成指数关系,而且其在西葫芦中的最终残留量明显低于土壤中的;马拉硫磷在西葫芦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85 d(山东)和0.86 d(湖南);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71 d(山东)和0.66 d(湖南);各因素对残留量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施药剂量>施药次数>间隔期;在用药量为750~1 125 g/hm~2、施药2~3次、施药间隔7 d、采收间隔期大于3~5 d的条件下,45%马拉硫磷乳油在湖南、山东、北京、安徽、山西、黑龙江等地使用是安全的。

    2023年07期 No.454 89-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 不同白术样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的比较

    谢进;陈阳峰;何爽;朱校奇;宋荣;

    研究以岛津Column Shim-pack GIST C18(250 nm×4.6 nm)为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40℃,检测样品中的白术内酯。白术内酯Ⅰ和Ⅱ、Ⅲ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75和220 nm,进样量为10μL,白术内酯Ⅰ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1.049×10~7X-4.090×10~5(r=0.999 8),在4~1 02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白术内酯Ⅱ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6.872×10~6X+1.194×10~6(r=0.999 0),在3.7~93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白术内酯Ⅲ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4.819×10~6X-3.969×10~5(r=0.999 0),在3.7~93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研究还测定了不同产地(山东、安徽、湖南)、不同采收时间(2022年12月1、10、20、27日)的白术和不同温度(50、60、70、80和90℃)所制白术的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结果表明:安徽亳州的白术样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较高,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分别为1.07、0.43、2.40 mg/g;以12月20日采收的白术样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49、0.53、1.96 mg/g;而50℃烘干白术样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50、2.37、1.45 mg/g。

    2023年07期 No.454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农业工程·农业信息

  • 基于Rasa的生猪疾病诊断对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周为;欧舟;朱幸辉;陈义明;

    针对养猪农户在猪只生病时获取疾病诊断和防治信息不方便、时间周期长或者代价昂贵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Rasa的生猪疾病诊断对话系统。从Rasa项目创建开始,按照应用系统所需意图和实体槽位设计、自然语言理解流水线配置、对话管理设计、知识图谱设计和系统软件架构设计的顺序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该系统的开发升级了12396平台,对农业信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07期 No.454 97-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农业经济与管理

  • 湖南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及能源化利用潜力评价

    李昱娇;成平;王晓玉;杨玉;李亮;张智优;杨情;肖彦资;

    通过草谷比系数、秸秆可收集系数等指标对湖南省14个市州主要农作物秸秆的理论资源量、可收集资源量及能源化潜力量进行了评估,以期为湖南省秸秆能源化利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结果表明:2021年湖南省各市州主要农作物秸秆的理论资源量为3 645.68万t,可收集资源总量为2 843.57万t,能源化潜力总量为1 422.04万t标准煤;从农作物种类来看,湖南省水稻、油菜和玉米的秸秆可收集资源较为丰富、能源化潜力较大;从各市州来看,常德市、衡阳市、邵阳市的秸秆可收集资源比较丰富、能源化潜力较大。在此基础上,从促进秸秆高值化利用技术的发展;加强秸秆利用的资金扶持与政策引导;推进秸秆产业化体系建设;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秸秆能源化的认知4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湖南省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的建议。

    2023年07期 No.454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 衡阳市黄花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胡国平;

    通过对衡阳黄花菜产业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衡阳市黄花菜产业发展整体态势良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基地生产逐步标准化,加工方法逐渐规范,品牌建设逐步发力,但存在劳动力用工不足、加工技术落后、科研能力较低、品牌效应不强等制约因素,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科技攻关、推广新型加工技术、注重品牌塑造、政府加强引导监管等科学方法,以促进衡阳黄花菜产业健康发展。

    2023年07期 No.454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专论·综述

  • 迷迭香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的抑菌作用研究进展

    曾发姣;周小玲;汪彬;李晔;舒燕;

    迷迭香是一类药食两用植物,目前已经证实迷迭香具有抑菌作用。研究发现,迷迭香及其有效成分能够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具有抑菌效果,该文综述了迷迭香及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作用机理及相关研究进展,为迷迭香资源的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23年07期 No.454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