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育种·耕作栽培

  • 低磷胁迫对8个青稞品种苗期关键农艺性状的影响

    安立昆;王子傲;崔永梅;白羿雄;海琪;娘毛吉;吴昆仑;

    为了明确低磷条件下青稞苗期的农艺性状特点,采用苗期水培方法对8个青稞品种在低磷胁迫下的农艺性状进行检测与分析,并对其耐低磷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所有青稞品种的株高、根长、植株鲜重、植株干重、根鲜重和根干重与正常培养条件下的各指标相比均显著下降,但不同青稞品种的根冠比变化表现各异。通过对青稞在正常和低磷条件下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根干重、株高和植株鲜重是反映青稞苗期耐低磷能力的重要农艺性状,其中根干重是筛选耐低磷青稞最重要的指标。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青稞耐低磷能力表现为紫康青>黄青1号>肚里黄>昆仑14>喜马拉雅22号>洛隆宗>特邬>墨竹青稞。

    2025年02期 No.47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 2种百合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花粉活力比较分析

    周利;孙梦姗;谢进;宋荣;郑思乡;蔡柳;谢育弟;

    为筛选适宜湖南地区栽培的药食两用百合育种材料,选择龙牙百合和沅陵野百合这2种百合资源进行株高、茎粗、冠幅、叶片数、单果重和花期等性状比较,并对不同花期花粉活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的百合资源性状差异显著,野百合的株高、茎粗、叶片数、花朵数、单果重、鳞茎横径、叶片长度和多糖含量均显著高于龙牙百合,龙牙百合的冠幅和可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野百合。龙牙百合花期在5月12日至27日,野百合花期在5月28日至6月12日,2种百合资源花粉活力在盛花期分别达到86.4%和32.81%,野百合花粉活力显著高于龙牙百合。

    2025年02期 No.473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 竹柏腋芽离体培养再生芽诱导体系中激素配比优化研究

    巩媛;吴超男;刘芳;陈建荣;

    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配比的NAA和6-BA,对竹柏带茎腋芽离体培养,分析不同处理对离体竹柏腋芽的愈伤组织和再生芽的诱导效果,筛选离体带茎竹柏腋芽愈伤组织和再生芽诱导体系中NAA和6-BA最优配比。结果表明:NAA和6-BA对竹柏带茎腋芽的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出再生芽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且存在互作效应;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主次顺序为NAA>6-BA,最优激素配比为:0.50 mg/L 6-BA + 0.05 mg/L NAA;愈伤组织分化形成再生芽的主次顺序为6-BA>NAA,最优激素配比为:0.50 mg/L 6-BA + 0.10 mg/L NAA。

    2025年02期 No.473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 食叶草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何曾杨;李鑫垚;邹剑锋;孙梦姗;曾建国;

    为探究食叶草种子萌发特性,筛选适宜的萌发条件,试验以食叶草种子为材料,研究浸种温度、浓硫酸浸种时长、赤霉素浸种浓度、培养温度、干旱胁迫、去皮程度和去皮方式对食叶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以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这3个指标来评估种子萌发性能。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和干旱胁迫是影响食叶草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5℃,使用25%的PEG-6000溶液浸泡会显著降低种子的发芽率;45℃温水浸种有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食叶草种子种皮较薄,不需要额外的物理或化学去皮处理。综上,食叶草播种时应优先考虑培养温度和水分条件,其次为浸种温度。

    2025年02期 No.473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2K]
  • 5个黑芝麻品种在江西红壤区的适应性综合评价

    曾细华;崔潞燕;刘宗发;王苏影;熊清云;胡文秀;喻凤琴;程春明;

    为筛选适宜进贤县生态类型红壤旱地种植的黑芝麻品种,于2022—2023年连续2年在江西省进贤县前坊镇对5个黑芝麻品种开展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赣芝14号、科芝三号2 a平均产量分别为861.63 kg/hm~2、823.16 kg/hm~2,较金黄麻(CK)分别增产7.93%、3.11%,2个年度的播期对全生育影响极小,植株表现高抗病、抗倒伏,年度单产赣芝14号均居参试品种的首位、科芝三号2022年居第2位、2023居第3位;播期对阳光高油黑珍珠的生育期、抗病性及单位面积产量均有影响,迟播植株易感病,早播生育期延长(5 d)、产量增幅最大(102.9%);赣芝5号、赣芝11号2 个年度均较金黄麻(CK)减产,2 a平均单产分别减产8.46%、2.55%,赣芝11号早播易感病。赣芝14号、科芝三号适合进贤县生态类型地区不同播期的生产,阳光高油黑珍珠适合早播栽培,赣芝5号、赣芝11号不适合种植。

    2025年02期 No.473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土壤肥料·资源环境

  • 水培条件下氢肥对小白菜与生菜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曾祥飞;蒋南;吕春悦;王丹;魏媛;程旭;熊兴耀;胡新喜;

    以四季小白菜和意大利生菜为试验材料,用氢肥制成氢水溶液与营养液混合水培,以不加氢肥的营养液为对照,测定小白菜与生菜的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和生物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氢肥处理后小白菜叶片数显著增加;小白菜、生菜叶片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小白菜株高、冠幅、根长低于对照,生菜冠幅低于对照,株高、根长无显著差异;小白菜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但生菜生物量差异不显著,表明氢肥对小白菜生长和生物量有明显促进作用;小白菜、生菜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较对照显著提高;生菜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也显著提高;氢肥处理后,小白菜、生菜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小幅度增加但不显著。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可知,氢肥处理能增加小白菜叶片数、提高小白菜、生菜的叶绿素含量,促进叶片光合作用,促进小白菜生长发育和提高植株的生物量。

    2025年02期 No.473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 不同覆盖物对烤烟防草效果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杨通隆;梁亨武;顾永丽;

    为探明不同地面覆盖物对烤烟杂草防控效果及产质量的影响,以云烟87为供试品种进行试验。试验设CK(裸栽)、T_1(秸秆覆盖)和T_2(地膜覆盖)共3个处理。结果表明:T_1和T_2均能有效控制杂草生长,但不同覆盖物防效存在明显差异,栽后35 d内,T_1效果最佳。T_2处理中,烤烟前期生长迅速,成熟和采摘时间提前,大田生育期较短,但中后期根茎类病害发病率高于CK与T_1。T_1处理产值与产量表现均优于其他处理。综上,与裸栽比较,地膜覆盖可以保温保湿,促进烟株早生快发,但中后期更易发生根茎类病害,需在移栽后30 d左右揭膜上厢。秸秆覆盖可以有效避免地膜覆盖可能产生的污染,其保湿、保肥及防草效果良好,产质量表现最佳。

    2025年02期 No.473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 施加水铁矿对不同蔬菜富集砷的影响

    宋阳;张凤琳;杨兆光;王治安;

    为探究水铁矿对蔬菜富集砷的影响,以白菜、胡萝卜、芹菜和辣椒4种蔬菜为研究对象,将合成的水铁矿施加到砷污染土壤中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种植蔬菜组和未种植蔬菜组的土壤中植物可利用砷百分占比均随水铁矿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与未施加水铁矿组相比,施加水铁矿能使胡萝卜、芹菜和辣椒可食部位砷含量显著降低,降幅分别达到72.41%、63.72%和92.74%,且这3种蔬菜体内As(Ⅲ)和As(Ⅴ)含量在水铁矿添加下的变化趋势均与As含量一致;水铁矿处理并未显著影响白菜体内的砷含量;限制胡萝卜、芹菜和辣椒富集砷的水铁矿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5%、0.5%和1%。综合试验结果分析,水铁矿可应用于限制砷在砷污染区蔬菜可食部位的富集。

    2025年02期 No.473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研究

    李亮;李杨;

    对2000—2020年湖南省进行划区域探讨,分析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探析湖南省及其不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2000—2020年湖南省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灌木、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裸地面积相对稳定。2000—2020年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265.47亿元,原因主要在于林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少;环洞庭湖区、长株潭城市群区和湘中南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大湘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2000—2020年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级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稳定,总体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布具有非常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呈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状态,但空间集聚性有减弱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集聚分布格局变化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湖南省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2025年02期 No.473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8K]

植物保护·农产品加工

  • 广西生姜镰刀菌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杨维超;李小莉;文俊丽;黄皓;周生茂;袁高庆;

    为确定引起广西生姜镰刀菌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研究采集了广西生姜主产区疑似镰刀菌枯萎病的生姜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获得16株病原菌菌株,结合形态学观察和TEF-1α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接种3株典型菌株的分生孢子悬浮液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16株菌株均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聚为一支,经柯赫氏法则验证,明确了尖孢镰刀菌是引起广西生姜镰刀菌枯萎病的主要病原菌。

    2025年02期 No.473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 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对8种植物顶尖嫩叶的取食偏好性研究

    刘月悦;雷应华;陈松;陈庆东;王燕平;易春燕;文刚;刘虹伶;

    采用培养皿将8种植物(玉米、高粱、水稻、黑麦草4种寄主植物,辣椒、红薯、柑橘、豇豆4种非寄主植物)顶尖嫩叶分区,在温度27±1℃、湿度 75%的暗箱内喂养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以铺设滤纸区为对照(CK),于虫卵孵化开始后10 min、20 min、30 min、40 min、60 min、80 min、100 min、120 min、12h、24h观察记录各植物喂养区及CK区幼虫数量,分析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对参试植物的取食偏好性。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虫卵孵化开始至10 min(孵化率55%左右)的刚孵化的幼虫具有一定的取食偏好性,最喜欢寄主植物玉米(幼虫分布占比28.69%)、非寄主植物辣椒(26.45%),对寄主植物黑麦、水稻和非寄主植物豇豆、红薯嫩叶取食偏好性一般(7.95%~11.37%),最不喜欢的为寄主植物高粱(0.62%)、非寄主植物柑橘(0.38%);随着虫卵完全孵化(100 min),选食红薯嫩叶的幼虫数不断增加,占比(22.85%)与玉米(21.82%)、辣椒(21.31%)的相当,初孵及开始生长的幼虫,对玉米、红薯、辣椒具有较高的选食偏好性;初孵幼虫随生长时间的延长(100 min~24 h),表现出不同的取食偏好性,24 h取食玉米嫩叶的幼虫占比(28.13%)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取食寄主植物的幼虫占比增加,取食非寄主植物红薯的幼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取食非寄主植物辣椒的幼虫量快速下降至与取食豇豆、柑橘的幼虫量相当的较低水平;供试植物中玉米为初孵幼虫和生长阶段幼虫的首选食物;初孵幼虫与生长阶段的幼虫取食偏好性存在差异,生长初期对非寄主植物红薯表现出较高的偏好性,随着生长时间延长,更偏向于取食寄主植物。

    2025年02期 No.473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 不同药剂对甘蔗田杂草的田间防效评价

    李金梁;李孝敬;角兴繁;黄家卫;尹红星;胡永亮;

    为明确云南省德宏州蔗农常用除草剂对甘蔗田杂草的防治效果,研究选择56%甲·灭·敌草隆可湿性粉剂、15%硝磺草酮悬浮剂和38%硝·灭·氰草津可湿性粉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在推荐使用剂量下对甘蔗田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5 d,3种除草剂对甘蔗田总草的株防效为94.31%~95.74%;药后40 d,3种除草剂对甘蔗田总草的防效均达97%以上;3个药剂处理均未发现药害现象,甘蔗生长相对安全。因此,这3种除草剂可推广应用于甘蔗田的杂草防治,建议在甘蔗3~5叶期,杂草长至10 cm左右时使用推荐制剂量施药。

    2025年02期 No.473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园艺特产·畜牧水产

  • 瓜类秸秆对毛桃幼苗生长的影响

    靖传羽;卢麒宇;江学友;王春艳;聂晓霞;林立金;王铤;

    为探究不同瓜类蔬菜秸秆对毛桃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毛桃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黄瓜、冬瓜、南瓜、丝瓜和苦瓜5种瓜类秸秆处理下毛桃幼苗生物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黄瓜秸秆处理提升了毛桃幼苗茎秆和叶片的生物量,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提高了9.21%、10.15%、9.45%和9.05%,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分别提高了17.14%、8.80%、11.58%和8.84%;苦瓜秸秆处理显著降低了毛桃幼苗上述指标。此外,毛桃幼苗的茎杆生物量、叶片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各指标间均呈正相关。综上,不同瓜类蔬菜秸秆对毛桃幼苗生长存在不同的影响,其中,施用黄瓜秸秆的促进作用显著,施用苦瓜秸秆的抑制作用显著。

    2025年02期 No.473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 东江水系大刺鳅线粒体基因组研究

    王凯丰;陈锭娴;刘兰苑;林胜跃;张杰铭;梁巍骞;李强;桂林;

    采用PCR和DNA基因测序技术对东江大刺鳅线粒体基因组(mtDNA)测序,使用DNAstar、MEGA 11.0、MITOS Webserver、tRNAscan SE 1.21、Clustal Omega等软件对所测得序列进行分析、比对,了解其mtDNA结构与组成等特征。结果表明:东江大刺鳅mtDNA总长度为16 493 bp,具有明显的AT碱基偏好性(54.4%),共37个编码基因(蛋白编码基因13个、rRNA基因2个和tRNA基因22个)和2个非编码区(O_L区和D-loop区),9个编码基因分布在轻链(L链)上、28个编码基因位于重链(H链)上;存在9处不同长度的基因间隔区,间隔长度为1~5 bp不等;存在6处基因重叠,位于ATP8和ATP6间的基因重叠最大,长度为10 bp;O_L区位于tRNA~(Asn)和tRNA~(Cys)之间,长度为30 bp可以折叠成茎环二级结构,其茎区序列(5'-3')为TCCCCGCC/AGGGGCGG,环区长度为13 bp;D-loop区位于tRNA~(Pro)和tRNA~(Phe)基因之间,序列长度为871 bp,分为终止序列区(TAS)、中央保守区(CD)和保守序列区(CSB)3个区域;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COI的起始密码子为GTG,其他均为ATG,终止密码子包括TAG(COI)、TAA(ATP8、ND1、ND4L、ND5、ND6)和不完整终止密码子TA(COIII、ND2、ATP6)、T(COII、ND3、ND4、Cyt b)4种;22个tRNA基因中,除了tRNA~(Ser)(AGC)外其余都能折叠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东江大刺鳅与北江大刺鳅亲缘关系较近。

    2025年02期 No.473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0K]

农业经济·农业信息

  • 长沙市农户参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罗中华;戴子钦;周芳文;

    从农户微观角度进行实证分析,探索长沙市农户参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基于254份调查问卷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农户承包地面积、农户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是否得到保障、农村社保机制是否完善4个因素对农户参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的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而户主性别、户主学历、农户收入主要来源、农户年收入水平、农村土地流转价格、是否设有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是否流转手续规范且不存在纠纷问题、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是否高的影响不显著。结合典型村现场访谈结果可知,农村人口流向与结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机会及增收渠道、农业生产管理政策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政策法规宣传、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合同管理、改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模式和完善农村社保机制等对策建议。

    2025年02期 No.473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 湖南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

    柳宇航;刘家希;彭艳;

    分析2002—2022年湖南省粮食产量相关数据,探究湖南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并对粮食产量进行预测,以期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的粮食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发现,与2002—2022年湖南省粮食产量密切相关的5个关键因素分别为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年末实有耕地面积和农药使用量。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发现,2004—2022年湖南省粮食产量实际值和拟合值的走势基本一致,模型的数据模拟效果较好。基于此模型对2023—2025年湖南省的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得出此期间的湖南省粮食产量可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推广农业机械、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等建议。

    2025年02期 No.473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 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的南方丘陵区油菜种植面积提取研究——以湖南省临澧县为例

    陈铸;徐异凡;徐思源;王军飞;覃伟;

    该研究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归一化差分黄度指数(NDY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耕地数据提取了2022年3月临澧县花期油菜种植面积。结合NDYI和EVI进行油菜种植面积提取,生产者精度、用户精度、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7.83%、85.17%、91.19%和0.82;结合NDYI、EVI以及耕地数据进行提取,生产者精度、用户精度、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提升至91.21%、92.17%、98.13%和0.91。提取结果显示:2022年3月临澧县油菜种植面积为82.75 km~2,其中四新岗镇的种植面积最大(13.07 km~2),望城街道种植面积最小(3.86 km~2),临澧县油菜种植主要集中在以合口镇、新安镇和刻木山乡为主的平原地区。

    2025年02期 No.473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9K]

  • 《湖南农业科学》征稿启事

    <正>《湖南农业科学》创刊于1971年,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星火计划促进会和湖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自创刊以来,期刊一直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刊宗旨,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报道农业重大科技进展与成果。近年来本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和行业知名度不断提升,先后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扩展库期刊等国内多家著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

    2025年02期 No.473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