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遗传育种

  • 5个月季品种花期花粉生活力观测及授粉亲和性研究

    马心怡;安晓芹;蔺国仓;孙美乐;陈秋鹏;王婧雯;宁世华;

    观测5个月季品种花期进程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变化动态,探究各品种自交、自然杂交以及品种间杂交、种间远缘杂交正反交授粉亲和性。结果表明:整个花期内5个月季品种花粉萌发率在1.35%~12.50%之间,花粉管长度在13.17~17.57 μm之间,随花期进程各品种花粉萌发率变化幅度较小,花粉管长度则不同程度降低,冰泉之恋花粉生活力始终最高,蓝丝带与慷慨园丁则整体较低。5个月季品种自交结实率在0%~20.0%之间仅云彩霞自交不亲和;自然杂交结实率在30.0%~60.0%之间;品种间杂交结实率在0%~40.0%之间,6组正交与3组反交不亲和;种间远缘杂交结实率在0%~33.3%之间,2种玫瑰为母本的反交组合均有结实且结实率均高于正交,各月季品种与和田沙漠玫瑰亲和性更高,8组正交不亲和。综上,5个月季品种花期以6月花粉生活力最高,自交、自然杂交、品种间正反交、种间远缘杂交正反交亲和性差异较大,受花粉生活力以及亲本组合影响。

    2024年11期 No.47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 “高原437”在西藏不同生态区域的产量和品质研究

    王兰;魏迎春;

    为了探究“高原437”在西藏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和品质变化,2022—2023年在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等5个点进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高原437”5个点的籽粒产量构成要素、产量及品质表现不同,籽粒产量较当地品种增产5%以上,适合西藏主要农业生态区种植;林芝种植的“高原437”产量最低,但品质最好,可以达到中筋,其他试验点种植的品质处于弱筋范围。

    2024年11期 No.470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 石门烟区不同海拔高度荞麦品种(系)生态适应性研究

    艾季翔;杨学乐;曹明锋;梅光军;朱益;向德虎;钟艮平;李基光;

    为明确石门烟区不同海拔高度对荞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种植的荞麦品种,研究选取了12份不同品种(系)的荞麦材料,分别种植于海拔为169.9、383.5、750.8、1 250.4 m的4个试验点进行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并对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拔1 200 m以上的试验点因霜降早造成荞麦未能成熟,其他3个试验点荞麦均正常成熟;随着海拔的升高,荞麦生育期延长;不同试验点荞麦的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差异显著;海拔和品种对荞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凤苦1号(QM-4)和ZY-67(QM-11)在3个试验点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可在石门烟区海拔750 m以下区域推广种植。

    2024年11期 No.470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 地膜残留对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耿萌娇;靳拓;邹韬;罗功文;彭建伟;闵孝烨;杨嫔玲;费讲驰;

    为研究土壤中残留的聚乙烯地膜(PEMF)和生物降解地膜(BMF)碎片对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无地膜碎片残留土壤的处理为对照,比较研究了种植在含PEMF和BMF碎片残留的土壤中辣椒的生长性状变化。结果表明:即使是较低浓度(3 g/m~2)的PEMF和BMF碎片在土壤中短暂残留(4个月)也会对辣椒的根系结构、根系活性、生物量和养分积累等生长特性造成负面影响。并且,当残留地膜碎片浓度上升到27 g/m~2时,辣椒生长所受负面影响加剧,导致辣椒产量出现了明显降低。但是,土壤中PEMF和BMF碎片残留促进了辣椒中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的提高,PEMF碎片残留降低了辣椒中硝酸盐的含量,说明土壤中短暂停留的PEMF和BMF碎片可以提升辣椒的品质。试验期间2种地膜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差异不大。

    2024年11期 No.470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 不同水稻品种“直播/移栽-再生”生长特性、产量与品质研究

    周昆;刘祥杰;曾建新;罗正良;宋思铭;清毅;孙启航;邵德意;尹合兴;

    采用两因素裂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栽培方式对中稻-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全生育期、茎蘖动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人工移栽方式,直播方式下头季及再生季全生育期分别缩短10.5 d和1.7 d;头季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穗长及穗实粒数差异显著,再生季产量、再生率、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差异显著,两季总产量差异不显著;直播方式有利于增加头季基本苗、最高苗及有效穗以形成多穗群体,移栽方式有利于增加穗长、穗粒数以形成大穗群体且其再生率高于直播,两种栽培方式通过多穗和大穗的不同途径实现了产量平衡;两种栽培方式下米质差异不显著,栽培方式对米质影响较小;与头季米质相比,再生季因灌浆期平均温度下降,昼夜温差大,米质优于头季,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得到极显著提高。

    2024年11期 No.470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 播期对镉低积累品种臻两优8612生育期、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黄国龙;粟文俊;王淋玉;殷彬轩;陈献忠;

    采用分期播种,比较不同播期对镉(Cd)低积累品种臻两优8612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稻米品质和低积Cd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播种至始穗历期缩短,始穗至成熟历期延长,全生育期缩短;单产先增后减,以5月27日播期的最高,其次是5月17日的,二者差异不显著;有效穗、结实率处理间差异极显著,穗平总粒数、千粒重处理间差异显著;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随灌浆结实期温度降低先升后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则先降后升,以5月17日和5月27日播期的稻米品质较佳,早播或晚播品质下降;不同播期各生育期外部温光条件的变化对其低积Cd特性无明显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品种于4月7日至6月16日之间播种都能正常成熟,在湘东地区作一季晚稻栽培适宜播期为5月17—27日,作再生栽培宜在3月27日前播种。

    2024年11期 No.470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 外源物质对重金属胁迫下盐肤木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罗睿;李杉;刘思怡;刘世彪;

    为了探讨施加外源物质能否缓解植物重金属胁迫,以盐肤木(Rhus chinensis)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培法,施加单种重金属Cd、Mn和Zn胁迫处理,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外源物质Si、Se和Ca,检测盐肤木幼苗生长情况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Si、Se和Ca能促进Zn和Mn胁迫下盐肤木幼苗的生长,增加Cd、Zn胁迫下总叶绿素含量及Zn、Mn胁迫下可溶性糖或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Cd和Zn处理下幼苗叶片中CAT活性及Mn处理下POD活性;中低浓度的Ca能显著提升Cd胁迫下的根冠比。综上所述,适当浓度的外源物质Si、Se和Ca能够缓解重金属对盐肤木的毒害作用,促进幼苗生长。

    2024年11期 No.470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土壤肥料·资源环境

  • 喷施宝有机水溶肥对杂交晚稻增产及稻米降镉的效果

    刘新鑫;

    为探明喷施宝有机水溶肥对杂交晚稻增产及稻米降镉(Cd)的效果,在轻度Cd污染(土壤Cd含量0.43 mg/kg)稻田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T_1:常规施肥+喷施宝有机水溶肥料(水剂)1 500 mL/hm~2对水750 kg/hm~2分别于杂交晚稻孕穗期和破口期进行叶面喷施;CK_1(清水对照):常规施肥+喷施T_1等量清水;CK_2(空白对照):常规施肥不喷喷施宝有机水溶肥料(水剂),不喷清水。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T_1可明显改善植株经济性状,显著增加每穗实粒数,可显著增产8.7%~9.1%;稻谷纯收入增加1 189.6~1 411.6元/hm~2,增收6.6%~8.0%,经济效益显著;稻米镉含量0.171 mg/kg,降至国家安全标准以内,降Cd率44.7%~47.4%,降Cd效果极显著。因此,喷施宝有机水溶肥可在邵阳市晚稻种植区及轻度Cd污染的酸性稻田中推广应用。

    2024年11期 No.470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 东洞庭湖西岸舵杆洲洲滩褐家鼠侵入状况分析

    黄华南;陈秋芳;张琛;周训军;张美文;

    为明确近年来东洞庭湖舵杆洲洲滩小兽群落结构的变化,对2021—2024年洲滩小兽的群落组成和繁殖状况展开了调查,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了洲滩小兽群落演变的新趋势。结果显示:2021—2022年东方田鼠为第一优势种群,2023年黑线姬鼠为第一优势种群,2024年1月,褐家鼠成为第一优势种群,占比38.71%。2023—2024年1月的解剖数据显示:洲滩褐家鼠主要在春季和冬季繁殖,春季繁殖指数达到4.0,说明褐家鼠已成功侵入洲滩生境,可在舵杆洲洲滩栖息与繁殖。目前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东方田鼠共存于洲滩生境,鉴于褐家鼠明显强于东方田鼠和黑线姬鼠的破坏性,为保障湖区居民的健康和农业安全生产,需密切关注洲滩褐家鼠种群的发展动态。

    2024年11期 No.470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植物保护·园艺园林

  • 植物源甘油酯对几种农药防控柑橘木虱的减量增效作用

    刘泽宇;龚碧涯;黄春雨;刘慧;肖伏莲;杨中侠;黎静;易图永;

    为明确植物源甘油酯对几种农药防控柑橘木虱的减量增效作用,通过联苯·螺虫酯、噻虫·虱螨脲、苦参碱、植物源甘油酯单用及植物源甘油酯分别与3种农药减量50%组合对柑橘木虱成虫、若虫的防控效果对比试验,检验植物源甘油酯对这3种农药防控柑橘木虱的减量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植物源甘油酯及其与联苯·螺虫酯或噻虫·虱螨脲减药50%的组合对柑橘木虱若虫和成虫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单独施用植物源甘油酯125倍稀释液,药后14 d对柑橘木虱成虫、若虫的校正虫口减退率达到88%以上,联苯·螺虫酯或噻虫·虱螨脲减药50%的组合与单独施用不减量联苯·螺虫酯或噻虫·虱螨脲的相当,用药后3~14 d柑橘木虱若虫校正虫口减退率96.24%~100.00%、成虫校正虫口减退率80.73%~100.00%;单独施用苦参碱对柑橘木虱若虫防控效果差,对成虫没有防控效果,但植物源甘油酯与其减药50%组合可以明显提高对柑橘木虱若虫、成虫的防控效果,药后3~14 d若虫校正虫口减退率86.93%~100.00%、成虫校正虫口减退率16.85%~56.64%。

    2024年11期 No.470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 3种杀菌剂及1种生防菌对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效果

    韩仕祺;孙梓翔;黎静;唐涛;赵明平;邱发进;易图永;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产业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估了叶面喷施和灌根施用聚六亚甲基胍盐酸(PHMG)、2,2-二溴-3-次氮基丙酰胺(DBNPA)、0.2%抑菌性可溶性多糖(NK)和枯草芽孢杆菌M23菌株对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黄龙病初侵染时,使用PHMG或DBNPA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可有效抑制其病情的发展;在黄龙病侵染后期,使用DBNPA、NK或M23灌根处理可有效降低感病植株的病情级别,并减少柑橘叶片内亚洲韧皮部杆菌(CLas)的浓度。研究结果为柑橘黄龙病的田间防控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新药剂。

    2024年11期 No.470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 化学药剂对一季稻直播苗田福寿螺的杀灭效果及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银晓;邹高峰;万自学;杨海君;李开来;

    为筛选农田福寿螺灭除效果好且对土壤微生物和水生动物损害小的化学药剂,研究选取6种常用的福寿螺化学防控药剂对一季稻直播苗田进行处理,探究其对福寿螺的灭除效果和对泥鳅及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药48 h后,低、高剂量的40%四聚乙醛悬浮剂处理下福寿螺灭除率均达到100%,泥鳅死亡率分别为13%和40%;高剂量的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和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处理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在门水平上主要影响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和疣微菌门,在属水平上主要影响Gp6属;6%四聚乙醛颗粒剂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最小,其次为40%四聚乙醛悬浮剂。综合而言,40%四聚乙醛悬浮剂可作为农田灭螺推荐药剂,且剂量宜采用包装最低推荐剂量。

    2024年11期 No.470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7K]

加工贮藏·检测分析

  • 莓茶代用茶中16种无机元素检测及分析

    张学英;石艳;欧阳位麒;王昭;刘程;

    研究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野生莓茶、老叶莓茶、紫色莓茶、人工种植有机莓茶和人工种植莓茶中的Ca、Mg、K、Na、Fe、Zn、Cu、Mn、B、Se、Al、Ti、As、Cd、Cr和Pb共16种无机元素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参照相关限量标准对重金属元素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5种不同莓茶的无机元素种类组成差异不大,但含量差异较大;莓茶中K、Ca、Mg元素的含量远高于其他13种元素,这3种元素占所测元素含量的90%以上;莓茶中含量较低的元素是Cd、Cr、Se、As;老叶莓茶中Ca、Mn、Pb元素含量最高;野生莓茶中Mg、Na、As、Ti元素含量最高;2批紫色莓茶中Cd元素含量超标。

    2024年11期 No.470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 不同树龄和采摘期对银杏叶中奎宁酸、莽草酸含量的影响

    王秋萍;李俊;何珺;雷阳;张承;杨邦祝;宋善敏;

    新建一种采用HPLC–RID,同时测定银杏叶中奎宁酸、莽草酸含量的方法,评价不同树龄和采摘期对银杏叶中2种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中奎宁酸和莽草酸分别在0~250.00 μg/mL和0~121.76 μ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08.83X-182.19(r=0.993 0)和Y=132.125X+0.19(r=0.999 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7%和99.40%,RSD分别为0.94%和1.32%。三年生、四年生银杏叶中奎宁酸和莽草酸含量较其他树龄的高,分别达77.39~58.57 mg/g和76.80~52.37 mg/g;4—5月采摘的银杏叶中奎宁酸和莽草酸含量较其他采摘月份高,分别达70.35~72.91 mg/g和71.06~72.44 mg/g。综合可知新方法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快速稳定、易于普及,同时能有效测定银杏叶中奎宁酸和莽草酸含量,且探明了奎宁酸和莽草酸的工业生产最优原料为三年生、四年生及4—5月采摘的银杏叶。

    2024年11期 No.470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油茶壳低聚木糖水热处理液脱色条件优化

    潘金涛;沈晓岩;陈亮;武小芬;齐慧;刘安;魏东宁;邓明;

    为考察活性炭对油茶壳低聚木糖水热处理液的脱色除杂效果,以油茶壳低聚木糖水热液脱色率和糖保留率为考察指标,探究了脱色时间、脱色温度、活性炭添加量及水热液pH值对活性炭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对油茶壳水热液的最优脱色条件为脱色时间50 min、脱色温度30℃、活性炭添加量50 mg/mL、水热液pH值为4,该条件下油茶壳水热液的脱色率为93.78%,总XOS保留率为61.13%,X2~X4保留率为63.37%。

    2024年11期 No.470 76-8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农业工程·农业信息

  • 轻简型棉花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卢薇;罗江河;李明;廖良秀;张朝臣;李辉;

    为解决湖南省丘陵山区小田块棉花播种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和用工成本高等问题,基于棉花种植农艺要求,研制了一种轻简型棉花播种机,并以穴粒数合格率、穴距合格率、播种深度合格率和出苗率为指标测试其播种性能。该播种机主要由电动三轮车、机架、鸭嘴穴播器、电动推杆和调整装置等部分组成,可一次完成双行播种作业。试验结果表明:当前进速度为1.0 m/s时,穴粒数合格率、穴距合格率、播种深度合格率和出苗率分别为93.33%、95.56%、90.00%、78.89%,出苗情况良好,满足棉花的种植要求。

    2024年11期 No.470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4K]

农业经济与管理

  • 复种指数视角下湖南省域及典型县域粮食增产潜力时序特征分析

    谭杰扬;陈丽桦;张晓杰;詹祎蕊;黄振国;邓文;

    分析1972—2021年湖南省域及4个典型县域的耕地和农作物种植时序特征,探讨复种指数时序特征及粮食增产潜力。结果表明,复种指数提升潜力的时序特征具有明显区域差异性,位于山区与毗邻城市群的县域(芷江侗族自治县、浏阳市)耕地复种指数提升潜力未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减少而大幅增加,其平均值范围为0.12~0.50,复种指数提升潜力有限;粮食主产县域(湘阴县、祁阳市)耕地与粮食作物复种指数提升潜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平均值范围为0.23~0.79,复种指数提升潜力较大。全省基于耕地与粮食作物复种指数的粮食年均最大增产潜力分别为454.50万、208.70万t,对应时期分别为1984—1988年、2002—2003年;典型县域的粮食增产潜力时空差异明显,基于耕地与粮食作物复种指数的粮食增产潜力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69万~10.32万t、1.33万~12.56万t,在基于粮食作物复种指数的粮食增产潜力方面,湘阴县的粮食增产潜力最大,其次是祁阳市与浏阳市,粮食增产潜力最小的为芷江侗族自治县。

    2024年11期 No.470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2K]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研机构驻村帮扶工作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驻点村洪江市沅城村为例

    彭静澜;汪阳;彭伟正;肖彦资;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科研机构作为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在科技帮扶乡村、促进“三农”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出一定的成功经验,但也面临不少问题。总结了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驻村帮扶工作队在洪江市沅城村产业发展、农文旅融合和人才培养上的工作实践,探讨了沅城村发展所面临的区位交通、人才队伍和规模经营主体培育引进方面的瓶颈问题和现实困境,并以此为例为农业科研机构驻村帮扶工作提出了盘活和挖掘当地资源、培育优势产业、发展智慧农业、加强人才支撑、构建农业科普创新机制及打造差异化乡村农文旅品牌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如何通过此种模式来巩固脱贫成果、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借鉴。

    2024年11期 No.470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专论·综述

  • 宿主诱导的基因沉默在菌核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曹建承;农杰英;陈祎;夏石头;

    核盘菌是一种全球性的破坏性植物病原真菌,其引起的菌核病造成了油菜等作物的严重减产。目前核盘菌病害防控主要依赖化学杀菌剂,过度施用不仅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会增加致病真菌的抗药性。然而,基于RNAi的宿主诱导基因沉默(HIGS)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有效且环境友好的菌核病防治方法。因此,笔者重点阐述了HIGS技术的基本原理、潜在靶标的筛选方法以及该技术在菌核病防治中的实际应用研究进展,讨论了应用HIGS技术防治菌核病的优缺点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2024年11期 No.470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 小麦穗发芽研究进展

    高东尧;许纪发;李臻;徐兆师;徐海成;高俊平;李达;肖万里;

    小麦穗发芽是世界性的自然灾害,主要受外部环境和自身遗传因素影响,是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限制因子。从小麦穗发芽影响因素、相关数量性状位点和基因、防控方法等方面对前期研究进行了梳理,认为种子的休眠性和对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敏感性是决定穗发芽抗性的关键因素,培育抗性品种是解决小麦穗发芽问题的根本途径,并对今后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对于解决小麦穗发芽问题、提高产量和品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借鉴意义。

    2024年11期 No.470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湖南农业科学》征稿启事

    <正>《湖南农业科学》创刊于1971年,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星火计划促进会和湖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自创刊以来,期刊一直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刊宗旨,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报道农业重大科技进展与成果。近年来本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和行业知名度不断提升,先后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CSTPCE(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扩展库期刊等国内多家著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

    2024年11期 No.470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