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萌娇;靳拓;邹韬;罗功文;彭建伟;闵孝烨;杨嫔玲;费讲驰;
为研究土壤中残留的聚乙烯地膜(PEMF)和生物降解地膜(BMF)碎片对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无地膜碎片残留土壤的处理为对照,比较研究了种植在含PEMF和BMF碎片残留的土壤中辣椒的生长性状变化。结果表明:即使是较低浓度(3 g/m~2)的PEMF和BMF碎片在土壤中短暂残留(4个月)也会对辣椒的根系结构、根系活性、生物量和养分积累等生长特性造成负面影响。并且,当残留地膜碎片浓度上升到27 g/m~2时,辣椒生长所受负面影响加剧,导致辣椒产量出现了明显降低。但是,土壤中PEMF和BMF碎片残留促进了辣椒中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的提高,PEMF碎片残留降低了辣椒中硝酸盐的含量,说明土壤中短暂停留的PEMF和BMF碎片可以提升辣椒的品质。试验期间2种地膜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差异不大。
2024年11期 No.470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 周昆;刘祥杰;曾建新;罗正良;宋思铭;清毅;孙启航;邵德意;尹合兴;
采用两因素裂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栽培方式对中稻-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全生育期、茎蘖动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人工移栽方式,直播方式下头季及再生季全生育期分别缩短10.5 d和1.7 d;头季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穗长及穗实粒数差异显著,再生季产量、再生率、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差异显著,两季总产量差异不显著;直播方式有利于增加头季基本苗、最高苗及有效穗以形成多穗群体,移栽方式有利于增加穗长、穗粒数以形成大穗群体且其再生率高于直播,两种栽培方式通过多穗和大穗的不同途径实现了产量平衡;两种栽培方式下米质差异不显著,栽培方式对米质影响较小;与头季米质相比,再生季因灌浆期平均温度下降,昼夜温差大,米质优于头季,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得到极显著提高。
2024年11期 No.470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 黄国龙;粟文俊;王淋玉;殷彬轩;陈献忠;
采用分期播种,比较不同播期对镉(Cd)低积累品种臻两优8612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稻米品质和低积Cd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播种至始穗历期缩短,始穗至成熟历期延长,全生育期缩短;单产先增后减,以5月27日播期的最高,其次是5月17日的,二者差异不显著;有效穗、结实率处理间差异极显著,穗平总粒数、千粒重处理间差异显著;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随灌浆结实期温度降低先升后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则先降后升,以5月17日和5月27日播期的稻米品质较佳,早播或晚播品质下降;不同播期各生育期外部温光条件的变化对其低积Cd特性无明显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品种于4月7日至6月16日之间播种都能正常成熟,在湘东地区作一季晚稻栽培适宜播期为5月17—27日,作再生栽培宜在3月27日前播种。
2024年11期 No.470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 罗睿;李杉;刘思怡;刘世彪;
为了探讨施加外源物质能否缓解植物重金属胁迫,以盐肤木(Rhus chinensis)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培法,施加单种重金属Cd、Mn和Zn胁迫处理,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外源物质Si、Se和Ca,检测盐肤木幼苗生长情况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Si、Se和Ca能促进Zn和Mn胁迫下盐肤木幼苗的生长,增加Cd、Zn胁迫下总叶绿素含量及Zn、Mn胁迫下可溶性糖或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Cd和Zn处理下幼苗叶片中CAT活性及Mn处理下POD活性;中低浓度的Ca能显著提升Cd胁迫下的根冠比。综上所述,适当浓度的外源物质Si、Se和Ca能够缓解重金属对盐肤木的毒害作用,促进幼苗生长。
2024年11期 No.470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