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新童;魏宝阳;
以F01复合微生物菌剂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评估其对马铃薯种植土壤性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F01复合微生物菌剂可有效提升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施用60~90 kg/hm~2的F01复合微生物菌剂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尤其在马铃薯生育前中期效果更佳,过量施用则可能抑制土壤养分的累积;(2)F01复合微生物菌剂可增强土壤酶活性,F01复合微生物菌剂显著提升了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中剂量处理在稳定性和综合效果上表现最优;(3)F01复合微生物菌剂可提升马铃薯产量,田间试验条件下90 kg/hm~2的F01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马铃薯产量比对照增加35.59%,单株块茎重和结薯数明显增加,商品薯率也有所提高;(4)F01复合微生物菌剂具备改善马铃薯块茎品质的潜力,菌剂对粗蛋白含量有积极促进作用,但对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可能与所用鲜食品种‘冀张薯12号’的遗传特性有关。综上所述,F01复合微生物菌剂在60~90 kg/hm~2的适量条件下可实现“土壤改良”与“增产提质”的协同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和推广价值。未来应进一步探讨其在不同土壤类型与马铃薯品种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2025年08期 No.479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 蒋军;吉香潼;袁红;段承龙;邢雨欣;刘鹏;
为探讨岩溶土壤颜色与土壤发育的相关关系,以湖南省典型岩溶区石灰岩风化物母质发育的土壤(0~30 cm)为研究对象,展开土壤颜色(色调H、彩度C和亮度V)分析,并结合地理数据、土壤理化性质,建立土壤系统分类体系,辨析土壤颜色与土壤发育程度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岩溶土壤在系统分类体系中分属于人为土、富铁土、淋溶土和雏形土4个土纲;(2)不同岩溶土壤颜色变化差异显著,色调以YR为主,其中以10YR等级占比最多,C的变化范围为4~8,V的变化范围为1~8,且人为土土壤颜色的剖面差异大于其他土壤;(3)研究区土壤pH值多为酸性–弱碱性,质地多为黏土或黏壤土,游离 Fe_2O_3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有机质和铁含量是影响土壤颜色的关键因素。有机质含量增加可提高土壤腐殖质染色程度,使土壤颜色变暗;黏粒占比越高,亮度降低且彩度升高。随土壤发育程度提升,游离 Fe_2O_3富集与黏粒含量增加同步发生,粉黏比与土壤颜色参数(H、C、V)呈现显著相关性(P<0.01)。
2025年08期 No.479 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 初斌;张旻桓;刘胜元;刘艳;陈婵;吴林世;林榆雯;廖菊阳;
为了研究亚热带野生杜鹃群落土壤磷组分含量及其影响因素,以湖南省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云锦杜鹃群落为研究对象,取样检测云锦杜鹃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磷素组分含量与理化性质,研究其土壤磷库变化特征,同时运用Mantel-test相关性方法分析土壤磷库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阳明山云锦杜鹃林土壤不同磷组分含量在根际与非根际区域存在显著差异;根际土壤的有效磷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的,但差异不显著;根际土壤的活性磷和中等活性磷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的(P<0.05),根际土壤的稳定性磷含量(223.92 mg/kg)则极显著低于后者(508.60 mg/kg,P<0.001),可见根际土壤的磷素主要以活性磷和中等活性磷存在,而非根际土壤的磷素主要以较难溶的稳定性磷存在;土壤铵态氮(NH_4~+-N)、全氮(TN)、全碳(TC)和土壤有机碳(SOC)与土壤磷素有效性间呈显著正相关,生产中合理增加氮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可促进云锦杜鹃林的磷素吸收和有效利用。
2025年08期 No.479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2K] - 周鹏涛;范运涛;康迪;崔扶芸;刘远上;马娅;何梦洁;李强;
为探究湖南蓝山烟区土壤理化性质对烟叶特性的影响,研究根据蓝山早禾基地单元烤烟种植分布确定了24个采样点,分析植烟区域土壤理化性质和烟叶特性,并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比烟叶生长土壤养分适宜范围和化学成分适宜范围,蓝山县烟田土全N含量、全P含量极高,而全K含量极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偏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碱解氮含量、pH值适中,烤烟化学品质整体适宜,但烟叶总氮含量偏低,同时有20.83%的烟叶钾含量偏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土壤碱解氮和土壤pH值显著影响烤烟品质。该烟区可优化氮肥和钾肥的施用方式,提高烟叶整体品质和当地烟农收入。
2025年08期 No.479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 黄欢;周威;刘灿;王依;褚飞;罗卓;彭志红;周旋;
为探究施用沼液对玉米种植的化肥减量效果,明确其适宜施用比例,以玉米品种正大659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优化施肥(OF)、沼液替代20%化肥氮(OM1)、沼液替代40%化肥氮(OM2)共5个处理,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等氮量条件下沼液替代化肥比例对玉米生长、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理化性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及沼液替代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较常规施肥增加了0.88%~3.84%,经济效益增加了5.19%~37.80%;与OF处理相比,OM1、OM2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58%、2.94%,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7.69%、31.00%,其中OM2处理的产投比最高;相较于OF处理,各沼液替代处理均表现出显著的化肥减量效果,同时提高了玉米百粒重及可食部分氮、磷和粗脂肪含量,但土壤全磷含量降低。总体而言,优化施肥及配施沼液能有效提升土壤氮含量,促进植株养分吸收,改善产量构成性状,提高产质量,实现节本增收,其中,当替代比例为40%时,沼液替代化肥措施对玉米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效果较佳。
2025年08期 No.479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陈绪玲;吴航玉;李小杰;谢孔平;李策宏;
本研究通过对峨眉山龙池(LC1、LC2)、洪雅李家山(HY1、HY2)、瓦屋山双洞溪(WWS)新发现的光叶蕨种群进行实地调查,建立了5个样地,系统分析了其群落特征和生态位特征,并与二郎山原有种群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新分布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高于二郎山群落,并呈现出更复杂的垂直结构(乔灌草全层发育);(2)光叶蕨在HY2、LC2样地中的生态位宽度均最宽,表现出较强的资源利用能力,在LC1样地生态位宽度最窄,表明其适应性受生境类型和人为干扰影响;(3)光叶蕨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相似度为0.095~0.712,差异较大,与红毛虎耳草、耳状人字果、冷水花的生态位重叠度均在0.9以上,但整体竞争压力低于二郎山群落。
2025年08期 No.479 54-6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