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遗传育种

  • 棉花SOD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匡政成;杨春安;李玉军;李飞;黄慧;陈浩东;巩养仓;肖才升;傅淋;

    研究基于镉胁迫下棉花幼苗根系的转录组测序数据,鉴定获得16个棉花SOD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6个棉花SOD基因编码的蛋白长度为127~333 aa,相对分子质量为13 048.69~35 974.31 Da,等电点为4.43~8.50,均为非分泌蛋白,且都无跨膜结构特征,表现为亲水性;其中75%属于酸性蛋白,69%属于稳定蛋白;大部分亚细胞定位在叶绿体;16个棉花SOD可分为Fe-SOD、Mn-SOD和Cu/Zn-SOD 3个亚家族,3个亚家族均含有各自的保守基序,其中Fe-SOD和Mn-SOD亚家族亲缘关系较近,推测两者功能更相似。棉花SOD家族基因的鉴定、分析对棉花SOD基因功能及镉响应机制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可为筛选耐镉棉花品种提供基因资源。

    2024年08期 No.46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 玉米新品种福玉18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彭明;唐卓;李亦文;彭继福;郭欢乐;曹钟洋;汤彬;陈志辉;

    福玉18是由湖南继福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共同合作于2016年育成,组合为西V2×毛白11,该品种属中迟熟、中秆、大穗型单交种。2018—2020年在各级区试、示范中表现高抗灰斑病、穗腐病,抗逆性强,耐瘠薄,适应性广、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于湖南省及西南山区作为春玉米种植,种植密度一般以48 000~52 500株/hm~2为宜。2021年福玉18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介绍福玉1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与制种技术,以期为福玉18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2024年08期 No.467 6-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 不同覆盖物对芦笋品质和春季产量的影响

    刘奇颀;郑永昕;文文;祝腾辉;杨帆;李虎;余格辉;

    为促进设施栽培芦笋春季早发,提升芦笋春季产量,以“CD-12”为供试材料,设置稻壳、芦笋秸秆、拱棚、拱棚+稻壳、拱棚+芦笋秸秆5种覆盖方式,比较不同覆盖物对芦笋品质和春季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覆盖方式均能提高地温,促进芦笋早发,但2种复合覆盖处理方式升温效果较为显著,其中,拱棚+芦笋秸秆的效果最佳,可提高15 cm地温2.5~7.5℃,比对照提前12 d进行采收,整个采收期产量较对照增产36.39%,净收入效益增幅可达47.46%;拱棚+稻壳产量较对照增产22.01%,但成本较拱棚+芦笋秸秆处理高。单一覆盖处理中,拱棚的升温效果略好,产值较对照提高11.80%,但因覆盖成本较高,净收入相较对照并无优势;而稻壳、芦笋秸秆覆盖处理对芦笋产量和经济效益并无明显提升。

    2024年08期 No.467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 小粒花生安花3号单粒精播种植密度探究

    吕娇艳;王芳;邢晓宁;王海莉;沈希华;芦连勇;王东彬;华福平;

    为了探究安花3号单粒精播最适合的种植密度,通过5个密度的单粒精播和传统密度双粒穴播(CK)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较低密度(≤27万粒/hm~2)单粒精播的植株农艺性状与CK没有明显差异,随密度的增加,植株的主茎高和侧枝长随之增加,当密度为≥30万粒/hm~2时显著高于CK;单粒精播的单株饱果数和单株生产力高于CK,提高幅度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单粒精播的百果重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33万粒/hm~2时显著低于CK;单粒精播的产量随种植密度变化呈抛物线,密度为27~30万粒/hm~2时显著高于CK,当密度为30万粒/hm~2、株行距为10.0 cm×33.3 cm时,产量和净产值最高。安花3号在安阳地区单粒精播合适的种植密度为27~30万粒/hm~2,株行距为10.0~11.1 cm×33.3 cm。

    2024年08期 No.467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 修剪、断根和基质改良对三角梅叶片SPAD值的影响

    郭沛楷;温志;傅小霞;张丽华;伍成厚;郑育芬;乐龙胜;刘瑞霞;

    为给天桥绿化三角梅的更新复壮提供参考,以上桥绿化10 a的小叶紫花三角梅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探究了修剪、断根和基质改良对三角梅叶片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试验的三角梅叶片SPAD值为46.4~55.5,试验30、73和120 d后不同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修剪强度对三角梅叶片SPAD值影响极显著,修剪73和120 d后,轻度修剪的SPAD值极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修剪;断根和基质改良均不能提高三角梅的叶片SPAD值。

    2024年08期 No.467 20-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 发酵五子衍宗方对产蛋后期罗曼蛋鸡血清生化指标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

    周小玲;曾发姣;舒燕;汪彬;周映华;邓中榕;程刚毅;王升平;

    为了评估发酵五子衍宗方对产蛋后期罗曼蛋鸡的影响,设置5组试验,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0%未发酵五子衍宗方和0.25%、0.50%、0.75%的发酵五子衍宗方,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和盲肠微生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产蛋后期罗曼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0.25%的发酵五子衍宗方可以显著提高血清球蛋白和总蛋白含量,且显著高于未发酵五子衍宗方处理;添加0.25%和0.50%的发酵五子衍宗方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和肌酐含量;添加0.75%的发酵五子衍宗方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含量、谷丙转氨酶活性、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含量。在盲肠微生物菌群中,添加0.25%的发酵五子衍宗方显著降低Prevotellaceae_UCG_001的相对丰度;添加0.50%的发酵五子衍宗方显著降低unclassified_Lachn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补充0.75%的发酵五子衍宗方显著降低unclassified_Bacteroidales的相对丰度。综上发现,在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0.25%和0.50%的发酵五子衍宗方可以改善蛋鸡肝肾功能和盲肠菌群组成。

    2024年08期 No.467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土壤肥料·资源环境

  • 不同有机肥替代20%化肥氮的稻田土壤有机氮组分积累特征

    刘华;彭复细;陈俊;林娇;周玉安;Nader Saad;张振华;夏银行;

    为了探明不同有机肥等比例替代化肥下土壤有机氮各组分积累特征,依托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以不施氮肥(CK)和施用化肥氮(NPK)为对照,检测分析了猪粪(PM)、商品有机肥(OM)和早稻紫云英+晚稻水稻秸秆(RMS)替代20%化肥氮处理下土壤有机氮组分含量及其占全氮的比例。结果表明:全氮和有机氮组分含量在NPK和CK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与NPK处理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各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提高了5.2%~8.5%,尤其是PM处理;且3种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酸解氨基酸氮、酸解铵态氮和酸解氨基糖氮的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1.0%~18.8%、10.8%~18.5%和16.7%~31.1%,其占全氮比例分别提高了4.4%~11.1%、2.1%~12.6%和7.5%~24.5%,增加了土壤速效氮含量,尤其是RMS处理;其原因可能是有机肥替代化肥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增强了氮转化相关酶活性,促进了难分解有机氮组分向易分解有机氮组分的转化。综上,有机肥等比例替代化肥均能有效提高土壤氮素积累和供应,其中猪粪更有利于氮素积累,秸秆更有利于增强氮素供应潜力。

    2024年08期 No.467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 钾肥追施对植烟红壤供钾能力及烟叶钾含量的影响

    叶田会;陈红;冯长春;陈沛;杨军伟;黄容;王昌全;李冰;

    为探讨钾肥类型及不同用量追施对植烟红壤钾素供应、烤烟生长以及烟叶含钾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钾肥常规施用量和减施50%条件下,设置揭膜上厢肥(120 kg/hm~2)、包膜硫酸钾(120 kg/hm~2)、包膜硫酸钾(60 kg/hm~2)、炭载揭膜上厢肥(60 kg/hm~2)和炭载硫酸钾(60 kg/hm~2)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类型钾肥及用量对烤烟农艺性状、干物质量、烟叶含钾量以及土壤水溶性钾、速效钾和缓效钾供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水平下,包膜硫酸钾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提高烟叶钾含量效果明显;在钾肥减施50%条件下,包膜硫酸钾和炭载揭膜上厢肥均能有效促进烟株生长发育,提高烟株干物质积累,且炭载揭膜上厢肥能有效提高土壤钾素有效性,其烤烟中、下部叶含钾量显著提高19.38%~40.15%、12.94%~32.49%。综上,在减量钾肥追施50%条件下(60 kg/hm~2),炭载揭膜上厢肥是钾肥追施最佳方案,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2024年08期 No.467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 微生物菌剂对猪粪-稻糠混合堆肥的影响

    陈薇;高帅帅;汪彬;黄利红;尹红梅;刘标;

    为了研究微生物菌剂应用于生猪粪污堆肥的实际效果,以筛选到的具有较强有机物分解能力和高温耐受性的2种菌株(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菌)为材料,设置不添加菌剂(CK)、添加菌剂1(T1)、添加菌剂2(T2)共3个处理,开展了堆肥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种微生物菌剂均有助于加速猪粪堆体升温,效果T2优于T1;添加2种微生物制剂可以降低猪粪堆肥的电导率,从而降低堆肥对土壤可能带来的盐渍化影响,效果T2优于T1;添加微生物制剂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指数,减弱对植物的毒害,且T1与T2差距不大;添加微生物制剂可以减少堆肥氮损失,效果T2优于T1。因此,2种试验菌株可以提高堆肥效率,减少氮素损失,且有助于解决堆肥带来的环境问题。

    2024年08期 No.467 41-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 水稻镉累积综合管控措施的大面积应用效果及其稳定性

    谢峥嵘;曾红远;李佰重;王伟;

    研究在中方县泸阳镇轻中度镉污染稻田连续5 a开展修复治理工程,采取了石灰质复合材料调酸、镉砷同步钝化、增施有机肥和优化田间水分管理等措施,并对综合管控措施的大面积应用效果及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综合管控措施实施后,示范区稻米平均镉含量显著降低且稻米镉达标率在第2年之后持续稳定在88.6%以上;稻米砷、铅、汞的达标率均稳定维持在97.28%以上;土壤pH值显著提高了0.61~1.28;土壤有机质含量略有降低,降幅为1.62%~13.78%;有效态镉含量显著降低,降幅为41.41%~51.17%;稻米镉富集系数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示范区土壤pH值提高是稻米镉含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2024年08期 No.467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植物保护·园林园艺

  • 杀螺胺乙醇胺盐与四聚乙醛对福寿螺的毒力测定

    黄水娥;万自学;李开来;邹高峰;

    为探究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性别福寿螺对登记认证的杀螺胺乙醇胺盐与四聚乙醛的抗性差异,开展了二者对福寿螺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杀螺胺乙醇胺盐对籽螺和成雄螺的LC_(50)分别为0.014和0.699 mg/L。随着福寿螺发育进程的变化,杀螺胺乙醇胺盐对福寿螺的毒力逐渐降低,并对不同性别福寿螺的毒力无显著差异。四聚乙醛对籽螺的LC_(50)浓度最高为13.096 mg/L,且对成雄螺(LC_(50):0.587 mg/L)的毒力显著高于成雌螺(LC_(50):0.723 mg/L),四聚乙醛对福寿螺毒力随福寿螺发育进程的变化逐渐上升。杀螺胺乙醇胺盐与四聚乙醛的质量浓度复配比为3∶2时毒力比率最大,达到1.78。

    2024年08期 No.467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 2种药剂复配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朱德涛;周勇;满益龙;

    为了测定阿维菌素和氟吡菌酰胺复配的60%阿维·氟吡菌酰胺水分散粒剂的防治效果及最佳用药量,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同剂量60%阿维·氟吡菌酰胺水分散粒剂、0.5%阿维菌素颗粒剂、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和清水对照共6个处理,检测不同剂量药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和对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阿维·氟吡菌酰胺水分散粒剂在黄瓜苗移栽缓苗后进行灌根1次,对黄瓜根结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效,施药后75 d防效为79.26%~82.66%,收获期防效为75.36%~78.47%,对黄瓜安全,且产量显著高于对照,有较高的增产率,推荐剂量为540.0~720.0 g.a.i./hm~2。

    2024年08期 No.467 57-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加工贮藏·检测分析

  • 基于淀粉纳米晶稳定的麦芽糊精/聚乙二醇水水皮克林乳液体系构建与表征

    陈子雯;夏会平;李清明;

    为了探索食品级水水乳液的开发与应用,以淀粉纳米晶(SNCs)作为稳定粒子,以麦芽糊精(MAL)和聚乙二醇(PEG)溶液为分散相和连续相,采用简单机械搅拌法构建了食品级水水皮克林乳液,并研究了颗粒浓度、pH值和离子浓度对MAL-PEG体系显微结构、贮藏稳定性、粒径、流变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在pH值为中性时,离子强度为0时最为稳定。SNCs稳定试验结果表明,添加SNCs的乳液贮存至24 h仍未发生相分离,且乳液的初始粒径随着SNCs的含量增加而减小,乳液的黏度、乳液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随着SNCs的含量增加而增加。

    2024年08期 No.467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2K]

农业工程·农业信息

  • 基于MaxEnt模型的芦苇中国潜在分布区预测

    王二国;游澜清;易自力;杜卫红;

    研究基于338条芦苇分布数据和6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对芦苇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模拟,结合环境变量的贡献率、置换重要性、刀切法检验结果以及单变量响应曲线综合分析影响芦苇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及其适宜范围。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在RM=1、FC=LQHP组合参数下的AUC均值为0.909,表明预测结果准确度极高;芦苇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主要位于甘肃、山西、陕西等地区,其中高、中适生区面积分别为1.25×10~9、1.88×10~9 hm~2;影响芦苇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是年平均气温、最湿月降水量、等温性、最冷季度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变化范围;当年平均气温为14~22℃、最湿月降水量为108~284 mm、等温性低于24、最冷季度降水量小于50 mm、年平均气温变化范围低于28.5℃时,芦苇的分布概率较高。

    2024年08期 No.467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1K]
  • 湖南省农业特色产业集群信息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

    宁江;王雅;青卿;周超;

    为满足湖南省农业特色产业集群信息化实际需求,促进产业技术进步,设计开发了湖南省农业特色产业集群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汇集、分析、展示等组件,采用WebGIS、物联网、微服务架构等技术,覆盖了“湘九味”中药材、“五彩湘茶”、“洞庭香米”、“早熟油菜”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业务的主要环节,具有种质资源管理、种植与加工过程管理、市场营销、技术服务和可视化展现等功能,为湖南省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实时化、可视化、精细化管理以及产业发展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撑。

    2024年08期 No.467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农业经济与管理

  • 湖南现代种业强省建设的对策研究

    刘晗;谭强林;陈丽桦;

    湖南是育种大省和用种大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梳理湖南种业发展的现状和短板,并提出相应对策。就湖南种业发展的基础而言,湖南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加快建立,多种产业育种水平全国领先,种业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人才及创新平台集聚优势明显。就湖南种业发展的短板而言,湖南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不足,种业创新的结构性失衡凸显,种业企业综合实力、创新能力不强,种业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不够充分。因此,从巩固优势种业、提升特色种业,加强种业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培育提升种业企业综合竞争力,加强政策支撑、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湖南现代种业强省建设的路径。

    2024年08期 No.467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 喀斯特山区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以平塘县为例

    杨乐;王斌;

    基于平塘县2012年和2022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探究耕地“非粮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耕地坡度、耕地质量、道路距离、居民点距离、水源距离5个因子对耕地“非粮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平塘县现状耕地为30 946.67 hm~2,耕地“非粮化”面积为20 046.68 hm~2,耕地“非粮化”率为39.31%;中国天眼5 km范围内耕地“非粮化”率达到63.70%,远高于全县耕地“非粮化”率;(2)耕地“非粮化”变为林地的面积为17 080.00 hm~2,变为园地的面积为2 826.66 hm~2,两者共占耕地“非粮化”面积的99.30%;(3)随着耕地坡度增加,耕地质量降低,离居民点、道路、水源距离增加,耕地“非粮化”率均显著上升。耕地坡度、耕地质量、居民点距离、道路距离、水源距离5个因子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34、0.26、0.17、0.13、0.10,其中自然条件因素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权重达0.60,是引起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原因。

    2024年08期 No.467 84-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 怀化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韩学坤;李桂永;刘家豪;刘洋;黄小霞;马靖艳;李娜;

    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相关数据,对2020—2022年怀化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进一步推进怀化市水果产业的发展。结果表明,2020—2022年怀化市水果种植主要集中在麻阳县、洪江市、溆浦县,其水果种植面积占全市水果种植总面积的56.45%。柑橘类水果种植面积占该市水果种植总面积的比重最大,而冰糖橙种植面积占柑橘类水果种植总面积的比重最大,其余依次为脐橙、蜜柑、杂柑、柚子、椪柑,杂柑中的“黄金贡柚”已形成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各县市区主打的时鲜水果各有特色,如溆浦县的枣、麻阳县的西(甜)瓜和黄桃、靖州县的杨梅、中方县的刺葡萄等,时鲜水果的单价和单位面积产值均高于柑橘类水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怀化市在发展柑橘类水果产业方面可通过高效利用优质冰糖橙芽变资源促进冰糖橙品种改良,通过进一步引进和研发优质早中熟杂柑促进杂柑品种改良;各县市区可进一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时鲜水果品牌,以提高时鲜水果竞争力。

    2024年08期 No.467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专论·综述

  • 基于CiteSpace的黑老虎研究现状与热点可视化分析

    王欣;肖甜;陆英;

    为了解黑老虎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基于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筛选出177篇中文文献和96篇英文文献,运用CiteSpace对黑老虎研究的中、英文文献的发文量、作者、机构、国家(地区)、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黑老虎研究的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且中文文献多于英文文献;黑老虎研究的中文文献作者形成了以梁忠厚、李有清、周玮等为核心的研究团体,英文文献作者形成了以Sun Han Dong、Pu Jian Xin、Wang Wei和Li Bin等为核心的研究团体;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学院和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分别是发表中、英文文献数量最多的机构;中国是黑老虎研究发文量最多的国家;黑老虎中文文献倾向于研究黑老虎的整体开发利用,更注重实践应用;英文文献侧重于研究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与机制,更倾向于理论研究。

    2024年08期 No.467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6K]
  • 杂交水稻穗萌发生原因与机制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郭雨馨;陶湘;张樱;葛灿;陈哲;姚栋萍;

    穗萌是中国南方水稻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由杂交水稻穗萌问题所带来的损失也日益受到重视。从种子的裂颖性、种子休眠性、水解酶类、植物激素、品种遗传特性、种子含水量、外界温度及氧气等方面综述了杂交水稻穗萌的发生原因与机制;并从抗穗萌品种选育、选择合适的播种期、加强田间管理、正确使用“九二○”和穗萌抑制剂、加强制种管理技术等角度总结了穗萌的调控措施。

    2024年08期 No.467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 《湖南农业科学》征稿启事

    <正>《湖南农业科学》创刊于1971年,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星火计划促进会和湖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自创刊以来,期刊一直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刊宗旨,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报道农业重大科技进展与成果。近年来本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和行业知名度不断提升,先后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CSTPCE(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扩展库期刊等国内多家著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

    2024年08期 No.467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