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昌武;彭斯文;曹明锋;梅光军;覃潇;祝利;钟广;龙世平;
为增加武陵山区烟农收入,探讨以烟草种植为主的,适宜武陵山区旱地烟区的轮作方式,湖南省烟草公司探索出一套烟草与浙贝母的轮作模式,为快速推广烟草—浙贝母轮作模式,总结归纳了该模式的栽培技术,并分析了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浙贝母与烟草轮作,平均纯收入为50 010元/hm~2,与2种作物单独种植相比分别提高了52.8%和109.2%;烟草浙贝母轮作与烟草单作连续种植相比,烟草青枯病发病率平均降低41.02%,烟草黑胫病发病率平均降低35.93%,烟草立枯病发病率平均降低32.42%。该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既能减轻因烟草连作障碍导致的病害,又能促进烟农增收。
2020年12期 No.423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 张婷;李刚波;赵林;
以妙香7号草莓品种为材料,设置灰膜、红膜、绿膜、黑膜、透明膜5种地膜覆盖处理,研究不同颜色地膜覆盖栽培对草莓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透光率的增加,草莓的株高和冠幅逐渐增大,株高和冠幅都是透明膜覆盖的最大,灰膜、红膜和绿膜覆盖的次之,黑膜覆盖的最小,黑膜与透明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各颜色地膜覆盖栽培的草莓单果重无显著差异,但绿膜覆盖的草莓果面的L~*、a~*、b~*、c~*值均高于其他颜色地膜覆盖的,其果实鲜亮;综合各指标及主成分分析,不同颜色地膜覆盖栽培对草莓综合品质的影响排名为红膜>绿膜>透明膜>灰膜>黑膜,采用红膜和绿膜覆盖有利于提高草莓的综合品质。
2020年12期 No.423 14-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 王桂梅;邢宝龙;丁婉;
以晋绿9号、冀绿0816、科绿2号、中绿10号、同111411、112752-1-黑荚6个品种绿豆为试验材料,探讨绿豆从出苗期到成熟期植株土壤含水量变化以及茎、叶、荚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旨在为绿豆高产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从出苗期、开花期到结荚期,各品种均以开花期时40 cm处土壤的含水量最高,成熟期6个品种20~100 cm土壤含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高产品种晋绿9号和同111411各器官在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强,植株代谢较旺盛,叶片衰老缓慢,单株结荚数较多,有较大的库容量,最终获得了较高的产量;低产品种科绿2号由于分枝生长较旺盛,营养竞争较激烈,单株结荚数减少,使同化物较多地分配和滞留在分枝上,产量较低。因此,在绿豆生产中,抓好花荚期的田间管理,延缓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衰老,协调好源库关系,促进物质向库器官运输和分配是提高绿豆产量的关键。
2020年12期 No.423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 魏芸霞;谭丽;肖小平;邓舒;李超;王娟;程凯凯;
为提高双季稻栽培过程中氮、磷、钾肥的利用效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测定稻谷、稻草产量及其全氮、磷、钾含量,研究了醴陵市双季稻氮、磷、钾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氮、磷、钾3种肥料中不施任意一种肥料,都会降低水稻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导致严重减产,与施用氮磷钾肥料相比,不施氮肥减产33.11%~44.91%,不施磷肥减产23.71%~34.11%,不施钾肥减产24.61%~30.07%;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早稻分别为44.74%、46.48%、49.58%,晚稻分别为53.59%、38.08%、41.02%。这说明水稻生产中氮磷钾肥料同等重要,配合施用能增加有效穗,改善穗粒结构,提高产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2020年12期 No.423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 刘魁;田阳阳;王正旭;温健;冯佳薇;傅皓;伍显录;杨继周;
以NC297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玉溪山地烟区开展烟草专用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田间试验,研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烤烟生长及烟叶质量的影响,以期为玉溪山地烟区减少化肥用量、提升烟叶品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有机肥N替代20%化肥N可显著提高烤烟株高及最大叶面积;有机肥N替代10%~30%化肥N均可改善中部烟叶油分,提高外观质量;与对照相比,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处理中部烟叶烟碱含量适宜,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有所增加,氮碱比和糖碱比更趋于协调,烟叶香韵、香气量和整体感官质量均有所改善,以有机肥N替代30%化肥N处理对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及感官质量的影响更为明显;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处理中部烟叶致香成分总量较对照提高了6.52%~14.47%,从官能团分类结果来看,有机肥N替代30%化肥N处理中部烟叶的醇类、醛类、酮类、烃类及杂环类物质含量均要高于对照;从前体物质分类结果来看,苯丙氨酸类、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以有机肥N替代30%化肥N处理最高,美拉德反应产物、叶绿素降解产物含量以有机肥N替代20%化肥N处理最高。综上可见,有机肥N替代10%~30%化肥N均有助于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香韵,提高致香成分总量,其中以有机肥N替代30%化肥N处理表现更优。
2020年12期 No.423 24-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 马鹏;王宇森;李冰;王昌全;陈玉蓝;王勇;陈韵松;王棋;
鉴于土壤养分在烤烟生产中的重要性,采集了凉山州会东烟区优势植烟土壤紫色土和红壤的样品,通过分析土壤氮磷钾养分形态变化特征充分地了解当地植烟土壤的养分状况与肥力水平,从而调整该地区烤烟生产的施肥方案,为提高凉山州烤烟的产质量打下基础。结果表明:会东植烟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较丰富,均有75%以上土壤达到适宜优质烤烟生产的含量范围;硝态氮、铵态氮处于中等含量水平;土壤全磷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有效磷含量仅8.65 mg/kg,未达到适宜优质烤烟生产的含量范围;土壤钾素各养分形态均值均超过适宜优质烤烟生产的含量范围,其中,全钾、有效性钾、缓效性钾处于极丰富水平。紫色土和红壤各养分形态变化分布特征总体差异不大,但紫色土氮素及磷素供应水平略高于红壤,而钾素的供应水平则相反。烤烟生产过程,应根据土壤各养分形态变化特征配方施肥,以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
2020年12期 No.423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 戴美玲;向铁军;陈琪;卢盛杰;江涛;冯正锐;包小村;
为探讨茶园科学施肥技术,2019—2020年在湖南岳阳市茶园研究了施茶叶专用肥对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和茶农习惯施肥相比,施茶叶专用肥均可显著增加春茶产量,促进茶叶内营养物质的积累,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树的经济效益;其中,施驱虫型有机肥模式增产提质效果最好,与不施肥和茶农习惯施肥相比,百芽重分别增加114.65%和58.60%,茶芽密度分别提高26.50%和20.83%,春茶(一芽一叶)产量为57.58 kg/667m~2,分别增产164.01%和90.98%,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等营养成分累积量最大,酚氨比最低,茶叶品质最好;而茶叶专用复合肥+驱虫型有机肥配施模式下茶树的经济效益最好,与不施肥和茶农习惯施肥相比产值分别增加2 046.0和1 778.8元/667m~2,增幅分别为117.26%和88.41%。因此,施驱虫型有机肥模式适合在有机茶园中进一步推广应用,而茶叶专用复合肥+驱虫型有机肥配施模式值得在成龄茶园中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
2020年12期 No.423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 从春蕾;罗潇;刘天雷;张玉波;孙月华;
为明确空心莲子草入侵在不同生境下对节肢动物群落及其多样性的影响,2015年7—8月采用扫网法在安顺地区选择空心莲子草主要入侵地中具有代表性的撂荒地、沼泽地和耕地,对3种生境下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其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个生境下共采集到节肢动物标本5 068头,分属8个目,其中双翅目和蜘蛛目为优势类群,鞘翅目、膜翅目和直翅目为常见类群,半翅目、同翅目和蜻蜓目为稀有类群;3种生境下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以耕地最高,优势度指数以沼泽地最高,多样性指数以撂荒地最高。空心莲子草的分布对3种生境类型下节肢动物的多样性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2020年12期 No.423 36-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 徐成龙;范志勇;胡恩军;王德勋;户艳霞;苏家恩;
为研究大理祥云烟区干筋期最高温度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探索干筋期烘烤最高温度的最佳值,以红花大金元作为供试烤烟品种设置了60、63和68℃的干筋期最高温度进行烘烤试验,从而优化干筋期烘烤工艺。结果表明:当干筋期最高温度为63℃时,烤后烟叶致香物质总量最高,分别比60和68℃时高43.01%和23.38%;其中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西柏烷类致香物质、棕色化反应类致香物质、质体色素降解的致香物质总量均表现最好;烟叶感官质量方面,该处理烟叶香气细腻柔和,甜润度好,舒适性较佳,总体表现最佳。
2020年12期 No.423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 朱仕豪;凌智辉;张湘龙;唐其;陆英;
花榈木叶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为进一步提高花榈木叶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对花榈木叶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静态吸附和解析对10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了筛选,再通过动态吸附试验对花榈木叶总黄酮的纯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花榈木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1.5 h,此条件下,花榈木叶总黄酮得率为2.83%,将提取液冷冻干燥成粉末后,测得其总黄酮含量为15.95%;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花榈木叶总黄酮有良好的吸附与解吸性能,其最佳纯化工艺参数为上样液浓度1.71 mg/mL,上样液pH值3,上样流速4 BV/h,上样体积5 BV,洗脱液为体积分数80%的乙醇溶液,洗脱流速3 BV/h,洗脱体积4 BV。经纯化后,花榈木叶提取物粉末中总黄酮含量由原来的15.95%提高至29.51%。
2020年12期 No.423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6K] - 谢进;戴艳娇;周佳民;黄艳宁;宋荣;彭斯文;朱校奇;
采用超声波法,对百合、玉竹、白术、栝楼、葛、玄参6种药用植物中芦丁、黄芩素、黄芩苷、槲皮素和柚皮素5种黄酮类物质进行提取,以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酮类物质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百合、玄参中含有芦丁,其中百合中的芦丁含量最高,达25.31 μg/g;百合、玄参中含有黄芩苷,但含量均较低;除白术以外,其他5种药用植物均含有一定量的槲皮素,其中以栝楼中的槲皮素含量最高,达37.12 μg/g;6种药用植物中均含有柚皮素,但含量均不高;在葛、百合中检测到少量黄芩素。
2020年12期 No.423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 姚季伦;曾绍君;李耀奇;黄国林;朱斌;李国泰;徐一兰;
通过调研分析,归纳总结了桑植县农业地理标志产品及其产业发展的现状,包括地理标志产品的产业成因,地理标志产品的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分析;解剖了目前地理标志产品产业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包括缺乏深入细致的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对地理标志的认识存在误区,产品检测类型、数量和即时动态过少,产业发展资金缺乏,品牌建设力度不够,产业发展人才短缺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做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产品朔源系统,搭建产品质量检测服务公共平台,严把质量关;推行并打造好区域公共品牌;强化政府引导,加强资金扶持;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与科研院所技术合作等建议。
2020年12期 No.423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 李兴华;
为掌握怀化市产业扶贫风险防控的基本情况,有效防范并化解产业扶贫风险,实地调研了怀化市脱贫攻坚一线情况。结果表明:怀化市产业扶贫在产业布局、带贫主体选择、利益联结和贫困户分红等方面实现了稳步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扶贫产业选择不准、主体带贫能力不足、项目后续管护不力、生产灾害较多、产品滞销、贫困户利益兑现难等风险。为有效防范产业扶贫风险提出了围绕"一县一特"选产业,坚持"四个良好"择主体,落实"五项制度"强化监督管理,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落实农业保险制度,推行"三项措施"强化利益保障等建议。
2020年12期 No.423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 杨玉;陈为峰;邓文;徐海;卜范文;
基于《湖南农村统计年鉴》数据,结合实地调研,对湖南桃产业"十一五"以来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湖南桃产业发展现状是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呈波动式上升和稳步上升趋势,永州、怀化、郴州是湖南各时期的桃主产区,各地桃品种及熟期结构各有特点;存在的问题是品种结构不合理、产品有阶段性过剩、标准化栽培体系不健全、苗木生产不规范、采后贮藏加工等产业链延伸不够等;提出了依靠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走优质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和全产业链、农旅结合、三产融合发展道路的建议。
2020年12期 No.423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 刘学文;张智优;向绪友;周超;
从智慧农业发展的背景入手,介绍了智慧农业的概念、国外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发展现状,阐述了湖南省发展智慧农业的重大意义;总结了该省近年来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该省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缺乏顶层设计、创新能力不足、推广力度不够、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强化顶层设计,做好政策规划引领;加强政府投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强化科技创新,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市场主体4个方面的建议。
2020年12期 No.423 79-8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 钟搏;
基于2003—2018年湖南14个城市生猪养殖的统计数据,运用生产格局指数、区位基尼系数和产业集中率考察全省生猪养殖产业集聚情况,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资源禀赋、技术、市场、政策和区位等因素对生猪养殖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不高且平稳;稳定发展区产业集聚最高,创新发展区和潜力增长区产业集聚偏低;各城市生猪养殖产业集聚分异显著,正向湘南和湘西转移,且呈连片化的趋势;粮食资源、畜牧业比较优势、人力资本、农业机械化对产业集聚影响显著为正,劳动力资源、人口规模、人均收入、交通条件对产业集聚影响显著为负。鉴于此,湖南生猪养殖业应优化布局,强化产业基础,促进技术创新,增加财政扶持。
2020年12期 No.423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 韦芦桂;周兴;庞丽;
基于"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视角构建广西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模型评价2009—2018年广西14个市的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状况,并分析其时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时间变化上,广西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空间变化较稳定,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波动幅度较大,对区域空间利用质量总体水平影响较大,土地垦殖率、人均可利用水资源、空气质量达标率等指标一直浮动在"低—中等"状态,影响区域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水平的提高;空间差异上,大致呈现出桂西南—桂东逐步上升的分布格局,其中城镇、农业、生态3个子系统的空间利用在空间分布上也各具差异,且均呈现出4个利用质量等级类型,但总的来说,其特征与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基本吻合。根据分析结果从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20年12期 No.423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