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遗传育种

  • 长粒优质香稻玉针香的基因型分析

    龚柯;孙廉平;张迎信;曹正男;赵振东;周政;赵正洪;占小登;

    玉针香是一个具有细长粒形、优良稻米品质及独特香味的优质水稻品种,在水稻育种工作中极具利用价值。为解析其遗传背景,研究以日本晴、9311、华占、中恢8015和中恢9308为对照,通过12个特异性功能基因标记对与粒形、稻米品质和香味相关的10个基因(GS3、GW5、GS6、GW6a、GL7/GW7、GLW7、GW8、GS9、Wx、BADH2)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玉针香的细长粒型可能主要受GS3、GL7/GW7影响,同时兼具多个粒形基因的正向调控共同促成;其优良稻米品质可能是受GLW7、GW8和Wx基因型的共同作用所致;其独特香味可能主要受BADH2第7个外显子缺失的影响。

    2020年12期 No.423 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6K]
  • 响应面法分析烟草花药胚状体诱导的最佳条件

    黄子彧;刘昭伟;周毅;刘胜;罗亮;胡博尊;罗柱;戴林建;

    为优化烟草花药培养体系,以♂净叶黄×♀HKDN-5的杂交子一代为材料,采用响应面法考察了IAA浓度、6-BA浓度和大量元素浓度3个因素对烟草花药胚状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花药胚状体诱导的最佳条件为0.49 mg/L IAA+0.48 mg/L 6-BA+0.56 MS,胚状体的诱导率为36.80%。为了便于实际操作,可采取0.50 mg/L IAA+0.50 mg/L 6-BA+1/2 MS的条件进行试验。

    2020年12期 No.423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9K]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 烟草—浙贝母轮作模式与经济效益分析

    符昌武;彭斯文;曹明锋;梅光军;覃潇;祝利;钟广;龙世平;

    为增加武陵山区烟农收入,探讨以烟草种植为主的,适宜武陵山区旱地烟区的轮作方式,湖南省烟草公司探索出一套烟草与浙贝母的轮作模式,为快速推广烟草—浙贝母轮作模式,总结归纳了该模式的栽培技术,并分析了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浙贝母与烟草轮作,平均纯收入为50 010元/hm~2,与2种作物单独种植相比分别提高了52.8%和109.2%;烟草浙贝母轮作与烟草单作连续种植相比,烟草青枯病发病率平均降低41.02%,烟草黑胫病发病率平均降低35.93%,烟草立枯病发病率平均降低32.42%。该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既能减轻因烟草连作障碍导致的病害,又能促进烟农增收。

    2020年12期 No.423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 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草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张婷;李刚波;赵林;

    以妙香7号草莓品种为材料,设置灰膜、红膜、绿膜、黑膜、透明膜5种地膜覆盖处理,研究不同颜色地膜覆盖栽培对草莓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透光率的增加,草莓的株高和冠幅逐渐增大,株高和冠幅都是透明膜覆盖的最大,灰膜、红膜和绿膜覆盖的次之,黑膜覆盖的最小,黑膜与透明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各颜色地膜覆盖栽培的草莓单果重无显著差异,但绿膜覆盖的草莓果面的L~*、a~*、b~*、c~*值均高于其他颜色地膜覆盖的,其果实鲜亮;综合各指标及主成分分析,不同颜色地膜覆盖栽培对草莓综合品质的影响排名为红膜>绿膜>透明膜>灰膜>黑膜,采用红膜和绿膜覆盖有利于提高草莓的综合品质。

    2020年12期 No.423 14-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 不同绿豆品种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及干物质积累的研究

    王桂梅;邢宝龙;丁婉;

    以晋绿9号、冀绿0816、科绿2号、中绿10号、同111411、112752-1-黑荚6个品种绿豆为试验材料,探讨绿豆从出苗期到成熟期植株土壤含水量变化以及茎、叶、荚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旨在为绿豆高产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从出苗期、开花期到结荚期,各品种均以开花期时40 cm处土壤的含水量最高,成熟期6个品种20~100 cm土壤含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高产品种晋绿9号和同111411各器官在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强,植株代谢较旺盛,叶片衰老缓慢,单株结荚数较多,有较大的库容量,最终获得了较高的产量;低产品种科绿2号由于分枝生长较旺盛,营养竞争较激烈,单株结荚数减少,使同化物较多地分配和滞留在分枝上,产量较低。因此,在绿豆生产中,抓好花荚期的田间管理,延缓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衰老,协调好源库关系,促进物质向库器官运输和分配是提高绿豆产量的关键。

    2020年12期 No.423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土壤肥料·资源环境

  • 醴陵市双季稻氮磷钾肥利用率研究

    魏芸霞;谭丽;肖小平;邓舒;李超;王娟;程凯凯;

    为提高双季稻栽培过程中氮、磷、钾肥的利用效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测定稻谷、稻草产量及其全氮、磷、钾含量,研究了醴陵市双季稻氮、磷、钾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氮、磷、钾3种肥料中不施任意一种肥料,都会降低水稻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导致严重减产,与施用氮磷钾肥料相比,不施氮肥减产33.11%~44.91%,不施磷肥减产23.71%~34.11%,不施钾肥减产24.61%~30.07%;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早稻分别为44.74%、46.48%、49.58%,晚稻分别为53.59%、38.08%、41.02%。这说明水稻生产中氮磷钾肥料同等重要,配合施用能增加有效穗,改善穗粒结构,提高产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2020年12期 No.423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烤烟生长及烟叶质量的影响

    刘魁;田阳阳;王正旭;温健;冯佳薇;傅皓;伍显录;杨继周;

    以NC297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玉溪山地烟区开展烟草专用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田间试验,研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烤烟生长及烟叶质量的影响,以期为玉溪山地烟区减少化肥用量、提升烟叶品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有机肥N替代20%化肥N可显著提高烤烟株高及最大叶面积;有机肥N替代10%~30%化肥N均可改善中部烟叶油分,提高外观质量;与对照相比,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处理中部烟叶烟碱含量适宜,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有所增加,氮碱比和糖碱比更趋于协调,烟叶香韵、香气量和整体感官质量均有所改善,以有机肥N替代30%化肥N处理对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及感官质量的影响更为明显;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处理中部烟叶致香成分总量较对照提高了6.52%~14.47%,从官能团分类结果来看,有机肥N替代30%化肥N处理中部烟叶的醇类、醛类、酮类、烃类及杂环类物质含量均要高于对照;从前体物质分类结果来看,苯丙氨酸类、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以有机肥N替代30%化肥N处理最高,美拉德反应产物、叶绿素降解产物含量以有机肥N替代20%化肥N处理最高。综上可见,有机肥N替代10%~30%化肥N均有助于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香韵,提高致香成分总量,其中以有机肥N替代30%化肥N处理表现更优。

    2020年12期 No.423 24-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 凉山州会东植烟土壤养分形态变化特征研究

    马鹏;王宇森;李冰;王昌全;陈玉蓝;王勇;陈韵松;王棋;

    鉴于土壤养分在烤烟生产中的重要性,采集了凉山州会东烟区优势植烟土壤紫色土和红壤的样品,通过分析土壤氮磷钾养分形态变化特征充分地了解当地植烟土壤的养分状况与肥力水平,从而调整该地区烤烟生产的施肥方案,为提高凉山州烤烟的产质量打下基础。结果表明:会东植烟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较丰富,均有75%以上土壤达到适宜优质烤烟生产的含量范围;硝态氮、铵态氮处于中等含量水平;土壤全磷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有效磷含量仅8.65 mg/kg,未达到适宜优质烤烟生产的含量范围;土壤钾素各养分形态均值均超过适宜优质烤烟生产的含量范围,其中,全钾、有效性钾、缓效性钾处于极丰富水平。紫色土和红壤各养分形态变化分布特征总体差异不大,但紫色土氮素及磷素供应水平略高于红壤,而钾素的供应水平则相反。烤烟生产过程,应根据土壤各养分形态变化特征配方施肥,以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

    2020年12期 No.423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 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戴美玲;向铁军;陈琪;卢盛杰;江涛;冯正锐;包小村;

    为探讨茶园科学施肥技术,2019—2020年在湖南岳阳市茶园研究了施茶叶专用肥对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和茶农习惯施肥相比,施茶叶专用肥均可显著增加春茶产量,促进茶叶内营养物质的积累,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树的经济效益;其中,施驱虫型有机肥模式增产提质效果最好,与不施肥和茶农习惯施肥相比,百芽重分别增加114.65%和58.60%,茶芽密度分别提高26.50%和20.83%,春茶(一芽一叶)产量为57.58 kg/667m~2,分别增产164.01%和90.98%,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等营养成分累积量最大,酚氨比最低,茶叶品质最好;而茶叶专用复合肥+驱虫型有机肥配施模式下茶树的经济效益最好,与不施肥和茶农习惯施肥相比产值分别增加2 046.0和1 778.8元/667m~2,增幅分别为117.26%和88.41%。因此,施驱虫型有机肥模式适合在有机茶园中进一步推广应用,而茶叶专用复合肥+驱虫型有机肥配施模式值得在成龄茶园中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

    2020年12期 No.423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 3种生境下空心莲子草入侵对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从春蕾;罗潇;刘天雷;张玉波;孙月华;

    为明确空心莲子草入侵在不同生境下对节肢动物群落及其多样性的影响,2015年7—8月采用扫网法在安顺地区选择空心莲子草主要入侵地中具有代表性的撂荒地、沼泽地和耕地,对3种生境下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其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个生境下共采集到节肢动物标本5 068头,分属8个目,其中双翅目和蜘蛛目为优势类群,鞘翅目、膜翅目和直翅目为常见类群,半翅目、同翅目和蜻蜓目为稀有类群;3种生境下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以耕地最高,优势度指数以沼泽地最高,多样性指数以撂荒地最高。空心莲子草的分布对3种生境类型下节肢动物的多样性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2020年12期 No.423 36-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植物保护

  • 2014—2018年吡蚜酮对浏阳第六(4)代褐飞虱防治效果监测

    孔金辉;孙进军;

    为指导田间科学合理用药,采用罩笼喷药法监测了2014—2018年吡蚜酮推荐剂量对浏阳第六(4)代褐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14—2018年期间,药后3 d,130、220 mg/L吡蚜酮处理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6.66%~51.07%、45.70%~56.12%;药后7 d,130、220 mg/L吡蚜酮处理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59%~86.85%、83.97%~92.56%;药后14 d,130、220 mg/L吡蚜酮处理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32%~100%、92.95%以上。整体来看,吡蚜酮对浏阳褐飞虱依然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浏阳褐飞虱化学防控的主要药剂,但鉴于其他省份褐飞虱对吡蚜酮抗性水平的上升,大田应用方面应适当选择其他作用机理的化学药剂交替使用。

    2020年12期 No.423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 乙烯利、敌草快、噻苯隆处理对南方春大豆落叶的影响

    黄山;唐文军;何彩莲;阳小凤;姜玲;李小红;马淑梅;

    以湘春2701为试验材料,对乙烯利、敌草快、噻苯隆3种药剂不同稀释倍数处理对南方春大豆落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喷施敌草快的脱叶率高于喷施乙烯利和噻苯隆的,敌草快与乙烯利均能作为大豆的落叶剂,噻苯隆处理效果不明显;敌草快具有快速催枯的效果,处理后大豆叶片和叶柄迅速枯黄,推荐使用稀释倍数为100~400倍液;乙烯利处理后的落叶效果稍缓,推荐使用稀释倍数为100~400倍液。

    2020年12期 No.423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1K]

园林园艺

  • 8个山毛榉引进品种秋季叶色变化研究

    马俊青;卢绍辉;

    以加拿大引种的8个山毛榉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析其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以及秋季叶色变化期叶片的L~*、a~*、b~*值,来挑选适宜在河南地区栽植的山毛榉品种。结果表明:山毛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叶色参数a~*值正相关,8个山毛榉引进品种中"Purple Fountain""Dawyck Gold Beech""Red Obelisk""Roseomarginata",这4个品种秋季出现彩叶的时间较长,叶色较为明丽,可作为彩叶山毛榉的优良品种进一步培育。

    2020年12期 No.423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加工贮藏·检测分析

  • 干筋期最高温度对烟叶致香物质和感官质量的影响

    徐成龙;范志勇;胡恩军;王德勋;户艳霞;苏家恩;

    为研究大理祥云烟区干筋期最高温度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探索干筋期烘烤最高温度的最佳值,以红花大金元作为供试烤烟品种设置了60、63和68℃的干筋期最高温度进行烘烤试验,从而优化干筋期烘烤工艺。结果表明:当干筋期最高温度为63℃时,烤后烟叶致香物质总量最高,分别比60和68℃时高43.01%和23.38%;其中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西柏烷类致香物质、棕色化反应类致香物质、质体色素降解的致香物质总量均表现最好;烟叶感官质量方面,该处理烟叶香气细腻柔和,甜润度好,舒适性较佳,总体表现最佳。

    2020年12期 No.423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 花榈木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工艺优化

    朱仕豪;凌智辉;张湘龙;唐其;陆英;

    花榈木叶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为进一步提高花榈木叶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对花榈木叶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静态吸附和解析对10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了筛选,再通过动态吸附试验对花榈木叶总黄酮的纯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花榈木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1.5 h,此条件下,花榈木叶总黄酮得率为2.83%,将提取液冷冻干燥成粉末后,测得其总黄酮含量为15.95%;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花榈木叶总黄酮有良好的吸附与解吸性能,其最佳纯化工艺参数为上样液浓度1.71 mg/mL,上样液pH值3,上样流速4 BV/h,上样体积5 BV,洗脱液为体积分数80%的乙醇溶液,洗脱流速3 BV/h,洗脱体积4 BV。经纯化后,花榈木叶提取物粉末中总黄酮含量由原来的15.95%提高至29.51%。

    2020年12期 No.423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6K]
  • 6种药用植物黄酮类物质含量测定

    谢进;戴艳娇;周佳民;黄艳宁;宋荣;彭斯文;朱校奇;

    采用超声波法,对百合、玉竹、白术、栝楼、葛、玄参6种药用植物中芦丁、黄芩素、黄芩苷、槲皮素和柚皮素5种黄酮类物质进行提取,以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酮类物质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百合、玄参中含有芦丁,其中百合中的芦丁含量最高,达25.31 μg/g;百合、玄参中含有黄芩苷,但含量均较低;除白术以外,其他5种药用植物均含有一定量的槲皮素,其中以栝楼中的槲皮素含量最高,达37.12 μg/g;6种药用植物中均含有柚皮素,但含量均不高;在葛、百合中检测到少量黄芩素。

    2020年12期 No.423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农业工程·农业信息

  • 湖南省水稻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体系架构设计与实现

    于超;刘学文;罗建军;周超;张智优;李亮;

    针对水稻全产业链中各阶段的信息资源需求,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应用以及HTML5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平台的底层架构设计、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等,建立了一套以空间信息为载体,以水稻科研数据、水稻种植过程数据、水稻全产业链数据等为核心的水稻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具备水稻种质资源信息查询、水稻市场数据信息查询、水稻知识库、水稻遥感数据分析、水稻数据分析展示、水稻专家远程服务等功能,具有良好的平台特性、用户个性化特性、大数据特性和可扩展性,能满足广大用户的操作需求。

    2020年12期 No.423 60-6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7K]
  • 基于专利数据的金银花绿原酸提取利用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吴小文;牛丛丛;张禹佳;崔林玉;

    利用大为Innojoy专利检索分析系统,检索金银花绿原酸提取及应用相关专利,从专利技术生命周期、专利权人、技术热点、优势企业分析等方面分析金银花有效成份绿原酸提取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结果显示:金银花绿原酸提取产业处于上升期,市场前景好,提取技术日渐成熟;目前绿原酸被广泛应用到人用药、保健品、化妆品、饮料、饲料、兽用药等领域。

    2020年12期 No.423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农业经济与管理

  • 桑植县农产品地理标志调研及其产业发展建议

    姚季伦;曾绍君;李耀奇;黄国林;朱斌;李国泰;徐一兰;

    通过调研分析,归纳总结了桑植县农业地理标志产品及其产业发展的现状,包括地理标志产品的产业成因,地理标志产品的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分析;解剖了目前地理标志产品产业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包括缺乏深入细致的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对地理标志的认识存在误区,产品检测类型、数量和即时动态过少,产业发展资金缺乏,品牌建设力度不够,产业发展人才短缺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做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产品朔源系统,搭建产品质量检测服务公共平台,严把质量关;推行并打造好区域公共品牌;强化政府引导,加强资金扶持;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与科研院所技术合作等建议。

    2020年12期 No.423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 农业产业扶贫风险防范研究——以怀化市为例

    李兴华;

    为掌握怀化市产业扶贫风险防控的基本情况,有效防范并化解产业扶贫风险,实地调研了怀化市脱贫攻坚一线情况。结果表明:怀化市产业扶贫在产业布局、带贫主体选择、利益联结和贫困户分红等方面实现了稳步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扶贫产业选择不准、主体带贫能力不足、项目后续管护不力、生产灾害较多、产品滞销、贫困户利益兑现难等风险。为有效防范产业扶贫风险提出了围绕"一县一特"选产业,坚持"四个良好"择主体,落实"五项制度"强化监督管理,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落实农业保险制度,推行"三项措施"强化利益保障等建议。

    2020年12期 No.423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 湖南桃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

    杨玉;陈为峰;邓文;徐海;卜范文;

    基于《湖南农村统计年鉴》数据,结合实地调研,对湖南桃产业"十一五"以来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湖南桃产业发展现状是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呈波动式上升和稳步上升趋势,永州、怀化、郴州是湖南各时期的桃主产区,各地桃品种及熟期结构各有特点;存在的问题是品种结构不合理、产品有阶段性过剩、标准化栽培体系不健全、苗木生产不规范、采后贮藏加工等产业链延伸不够等;提出了依靠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走优质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和全产业链、农旅结合、三产融合发展道路的建议。

    2020年12期 No.423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 关于湖南智慧农业发展的思考

    刘学文;张智优;向绪友;周超;

    从智慧农业发展的背景入手,介绍了智慧农业的概念、国外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发展现状,阐述了湖南省发展智慧农业的重大意义;总结了该省近年来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该省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缺乏顶层设计、创新能力不足、推广力度不够、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强化顶层设计,做好政策规划引领;加强政府投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强化科技创新,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市场主体4个方面的建议。

    2020年12期 No.423 79-8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 湖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钟搏;

    基于2003—2018年湖南14个城市生猪养殖的统计数据,运用生产格局指数、区位基尼系数和产业集中率考察全省生猪养殖产业集聚情况,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资源禀赋、技术、市场、政策和区位等因素对生猪养殖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不高且平稳;稳定发展区产业集聚最高,创新发展区和潜力增长区产业集聚偏低;各城市生猪养殖产业集聚分异显著,正向湘南和湘西转移,且呈连片化的趋势;粮食资源、畜牧业比较优势、人力资本、农业机械化对产业集聚影响显著为正,劳动力资源、人口规模、人均收入、交通条件对产业集聚影响显著为负。鉴于此,湖南生猪养殖业应优化布局,强化产业基础,促进技术创新,增加财政扶持。

    2020年12期 No.423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 广西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及时空差异分析

    韦芦桂;周兴;庞丽;

    基于"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视角构建广西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模型评价2009—2018年广西14个市的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状况,并分析其时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时间变化上,广西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空间变化较稳定,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波动幅度较大,对区域空间利用质量总体水平影响较大,土地垦殖率、人均可利用水资源、空气质量达标率等指标一直浮动在"低—中等"状态,影响区域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水平的提高;空间差异上,大致呈现出桂西南—桂东逐步上升的分布格局,其中城镇、农业、生态3个子系统的空间利用在空间分布上也各具差异,且均呈现出4个利用质量等级类型,但总的来说,其特征与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基本吻合。根据分析结果从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20年12期 No.423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3K]

专论·综述

  • 葛属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的研究进展

    胡书娟;詹庆才;刘璐;

    葛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其与根瘤菌建立共生关系可通过生物固氮作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适于作为先锋植物应用于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和土壤恢复。综述了近年来葛属植物-根瘤菌共生体在资源调查、遗传多样性、固氮效率、生态适应性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推动葛属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2020年12期 No.423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 冬瓜栽培技术分类探讨

    谢玲玲;陈玲欢;倪向江;周火强;弭宝彬;

    冬瓜是我国夏季主要蔬菜,从栽培方法(架式栽培和爬地栽培)、栽培模式(露地栽培、设施栽培)和冬瓜与不同作物套种栽培技术3个方面介绍了冬瓜栽培技术,提出冬瓜生产中的栽培方式多由品种类型、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等决定,可继续探索冬瓜与其它作物之间的套种模式,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提质增效的作用。

    2020年12期 No.423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4K]
  • LED光质对蔬菜生长及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刘玉兵;王军伟;李洁;罗鑫辉;刘明月;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也是一种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重要因子,综述了红、蓝、黄、紫单色光和不同比例混合光对蔬菜(绿叶类蔬菜、茄果类蔬菜及芽苗菜)生长、品质以及碳氮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植物工厂进行优质、高产蔬菜栽培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2020年12期 No.423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 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正>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前身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现有职工40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硕士以上学位20人;建有湖南省智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湖南省分中心等创新平台13个;主要从事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以及南方设施农业、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农业声像制作与传播等研究与应用,开展农业图书文献资源挖掘、分析与知识服务、农业宏观政策研究与咨询服务;

    2020年12期 No.42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 《湖南农业科学》征稿启事

    <正>《湖南农业科学》创刊于1971年,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星火计划促进会和湖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自创刊以来,期刊一直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刊宗旨,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报道农业重大科技进展与成果。近年来本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和行业知名度不断提升,先后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

    2020年12期 No.423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 《湖南农业科学》2020年总目次

    <正>~~

    2020年12期 No.423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 湖南省农业装备研究所

    <正>湖南省农业装备研究所成立于2020年11月,以"开展农业装备研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宗旨,隶属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湖南省农业装备技术及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和全国拖拉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田拖拉机工作站秘书处。拥有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津贴专家、湖南省百人计划人才。设有南方特色农作物生产装备关键技术、智能农机装备与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粮油作物生产装备关键技术、

    2020年12期 No.423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