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育种·耕作栽培

  • 水稻OsIAA10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吕思耀;张亦杉;王卓;陈骄洋;芦志鹏;吴德楠;郭显赫;马飞龙;

    OsIAA10蛋白在水稻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的功能,为了进一步探究OsIAA10蛋白的生物化学本质,试验以野生型中花11(ZH11)植株的cDNA为模板基因,通过pGEX-6p-1-IAA10上下游引物扩增OsIAA10基因的编码序列,再通过载体构建获得含OsIAA10基因的重组质粒pGEX-6p-1-IAA10,将其转入BL21菌株中,经过IPTG诱导表达、蛋白纯化、SDS-PAGE检测,获得了与预期相符的单一蛋白条带,经验证是OsIAA10蛋白;对蛋白诱导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温度37℃、IPTG浓度为0.2 mmol/L、诱导时间12 h的条件为OsIAA10蛋白诱导的最优条件。该研究结果为后续OsIAA10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25年05期 No.47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 高产广适玉米新品种郧单28的选育

    唐余成;周刚;陈光勇;彭家清;杨虎;张世洪;余长平;陈强;

    郧单28是十堰市农业科学院和恩施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亲本组合为‘WD07×12ED27’。该品种于2022—2023年参加湖北省山区组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734.43 kg/667m~2,比对照品种华玉11增产10.16%,2024年7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郧单28具有高产、稳产、抗病、广适等特点,适宜在湖北省丘陵山区、四川省中低海拔地区作春玉米种植。本文介绍了郧单28的选育思路、选育过程、亲本及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等,为该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476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 播期和秧龄对镉低吸收晚稻产量及各部位镉含量的影响

    向军;罗双圆;郭萍;周雯;杨德胜;郑华斌;王慰亲;唐启源;

    为探究播期和秧龄对镉低吸收晚稻品种清莲丝苗产量及镉积累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测定了6月19日、6月27日、7月5日3个播期和22、27、32 d 3个秧龄下的产量和镉含量。结果表明:(1)播期试验中,播期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和镉含量,产量主要受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影响,6月中下旬播种产量较高,7月上旬播种产量显著降低;早播处理显著降低植株各部位的镉含量;(2)秧龄试验中,各秧龄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差异,适宜秧龄弹性较大;22 d秧龄处理各部位镉含量最低,32 d秧龄处理的糙米镉含量较低,但茎叶和谷壳镉含量较高。因此,建议清莲丝苗采用早播(6月中下旬)结合短秧龄(22 d)的栽培模式,可在稳产基础上充分发挥其降镉潜力。

    2025年05期 No.476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 外源Cl-对水稻幼苗生长及镉吸收转运的影响

    龙坚;范海津;柴雨汐;贺汝婧;肖子曼;侯红波;彭佩钦;

    通过设计2个水稻品种幼苗在加镉(Cd)和不加Cd条件下不同施Cl~-量的石英砂栽培试验,探究外源Cl~-对不同Cd积累型水稻根鲜重、地上部鲜重、根系形态、根表铁膜及Cd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外源Cl~-(≤4 mmol/L)能促进水稻幼苗生长,过量的外源Cl~-则抑制其生长;在不添加Cd~(2+)的条件下,水稻幼苗根鲜重、地上部鲜重、根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随施Cl~-量的增加先增后降,以4 mmol/L Cl~-处理最大;外源Cl~-抑制水稻幼苗根表铁膜的形成,根表铁膜含量随施Cl~-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添加4 mg/kg Cd~(2+)严重阻碍水稻幼苗生长,根鲜重、地上部鲜重、根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随施Cl~-量的增加先降后增,以4 mmol/L Cl~-处理最小;外源Cl~-影响水稻幼苗对Cd的吸收和转运,在添加4 mg/kg Cd~(2+)条件下,转运系数随施Cl~-量的增加而降低,根系Cd含量显著增加,大幅高于地上部;Cd高累积品种(天优华占)较Cd低积累品种(Y两优1998)对Cl~-更敏感,吸收和运转Cd的能力更强,在相同施Cl~-量下其根表铁膜含量更低,根鲜重更重,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更大,根部Cd含量更高。

    2025年05期 No.476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 马铃薯—水稻轮作系统下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

    康露丹;冯艳青;李平;何晓辉;熊兴耀;胡新喜;

    为实现马铃薯—水稻轮作系统下冬作马铃薯的高产高效种植,研究以‘中薯5号’和‘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设置零氮模式(N0)、常规模式(FP)、高产高效模式(HH)和超高产模式(SH)4个种植模式,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马铃薯的生长性状、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N0模式下,2个马铃薯品种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总产量和商品薯率均低于其他模式;HH模式和SH模式增加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促进了主茎数的增加、叶面积指数的增大以及生物量的积累;HH和SH模式下‘中薯5号’的总产量分别为2 250.68和2 152.93 kg/667m~2,‘费乌瑞它’的总产量分别为1 868.09和2 000.08 kg/667m~2,同品种下2个模式的总产量差异不显著,且HH模式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均低于SH模式,综合考虑,马铃薯—水稻轮作系统下推荐使用高产高效模式(HH)种植马铃薯。

    2025年05期 No.476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土壤肥料·资源环境

  • 硅肥耦合水分管理对土壤As形态及水稻As累积的影响

    黄洁;纪雄辉;谢运河;官迪;陈山;吴家梅;

    采用不同水分管理与硅肥配施的盆栽试验,研究硅肥耦合水分管理对水稻植株砷(As)的积累和土壤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水分管理(IF)和干湿交替水分管理+硅肥(IF+Si)处理的水稻糙米As含量比常规水分管理(CK)和常规水分管理+硅肥(CK+Si)处理降低54.6%(P<0.05)和54.5%(P<0.05);与CK处理相比,IF处理的土壤有效Si含量增加,有效态As含量下降;施用硅肥,土壤pH值、有效Si提升,有效态As降低;与CK处理相比,IF处理的土壤可交换态As(Exc-As)、碳酸盐结合态As(Carb-As)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As(Fe-MnOx-As)含量下降;相同的水分管理,添加硅肥后,各处理的土壤Exc-As和Carb-As含量均下降。综合分析表明,水稻茎叶As含量、土壤弱酸提取态As(Acid-As)和Carb-As含量直接影响稻米对As的吸收;土壤pH值和Exc–As含量直接影响水稻根系对As的吸收。在农业生产中,推荐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并添加硅肥,能有效减少水稻糙米对As的吸收。

    2025年05期 No.476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镉低积累品种中安早7号肥料利用率研究

    程爱武;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测定水稻产量和籽粒、茎叶氮磷钾含量,研究了镉低积累品种中安早7号的氮磷钾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能改善中安早7号的经济性状,显著提高产量,氮磷钾肥料对中安早7号产量的贡献率为30.4%,单质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表现为氮>磷>钾;NPK处理水稻比N_0PK处理的氮积累量增加75.94%,比NP_0K处理的磷积累量增加24.64%,比NPK_0处理的钾积累量增加14.47%,但N_0PK处理的钾积累量比NPK_0处理降低了8.42%;NPK处理的养分系数N、P_2O_5、K_2O分别为2.12、0.92、3.62 kg,中安早7号对K_2O需求的养分系数比非镉低积累品种高9.7%;NPK处理水稻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7.35%、23.57%和47.51%,N_0PK处理的钾肥利用率为-27.38%;缺素处理加剧了土壤养分含量的降低。这说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较好地保持土壤肥力,中安早7号对钾的需求量较非镉低积累水稻品种大,在生产中应注意增施钾肥。

    2025年05期 No.476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 猪粪沼液替代部分化肥对鲜食玉米产质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黄晓芳;周雨;邓征;彭爱林;王晓娟;孙耿;孙梅;

    为探索猪粪沼液在鲜食玉米生产中的减肥增效作用,以鲜食玉米金太阳8号为材料,设置不施肥(NF)、习惯施肥(CF)、优化施肥(OF)、沼液替代15%化肥(M_(15%))和沼液替代30%化肥(M_(30%))5个处理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与CF相比,OF、M_(15%)和M_(30%)处理的鲜食玉米经济产量分别提升121、81和125 kg/667m~2,可节约化肥成本58、117、177元/667m~2,增加产值484、324和500元/667m~2;M_(15%)和M_(30%)处理显著提高了鲜食玉米还原糖含量,提升了土壤速效养分及全养分含量,有利于培肥土壤。沼液配施是鲜食玉米减肥、提质、增效的有效措施,其中沼液替代30%化肥的效果最优。

    2025年05期 No.476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 微生物菌剂与减氮配施对甜樱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陈映竹;周琼;骆学萍;赵小岩;王进;梁东;林立金;吕秀兰;

    以甜樱桃‘红灯’为供试品种,将3种微生物菌剂(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侧孢芽孢杆菌)与不同氮肥水平(不减氮、减氮10%、减氮20%)配合施用,探讨微生物菌剂与减氮配施对甜樱桃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菌剂配施减氮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甜樱桃果实品质。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减氮10%处理的甜樱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1.85%和32.20%,可滴定酸含量较对照降低了26.05%;巨大芽孢杆菌+减氮10%处理的甜樱桃果实总酚和黄烷醇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25.12%和18.31%,总酚含量较对照提高了21.39%;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减氮10%处理对甜樱桃果实总酚、总黄酮和黄烷醇含量的影响次之。综合来看,微生物菌剂与减氮配施模式可提升甜樱桃果实品质,其中以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减氮10%处理效果最佳。

    2025年05期 No.476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植物保护·农产品加工

  • 空心莲子草浸提液对稗草和反枝苋的除草活性评价

    张鑫;柏振东;李皓;严盛;金晨钟;李祖任;郭军;

    为探究空心莲子草浸提液对稗草和反枝苋的化感抑制作用,研究分别使用甲醇、乙醇和乙酸乙酯浸提空心莲子草(整株、叶、茎、根),使用制备的12种浸提液开展培养皿、土壤封闭和茎叶喷雾试验,比较不同浸提液对稗草和反枝苋的防效,选择防效最佳的浸提液进行除草活性物质分析。结果表明:叶部乙醇浸提液效果最优,在0.1 g/mL的浓度下,其对稗草根长和芽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4.12%和48.63%,对反枝苋根长和芽长的抑制率均达到100%;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后发现,该浸提液内含乙酸、反丁烯二酸、L-焦谷氨酸、月桂酸、十一烯酸和壬酸等物质。综上,空心莲子草的粗浸提液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其叶部乙醇浸提液对稗草和反枝苋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2025年05期 No.476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 烟草青枯病发生与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关联分析

    周向平;郑陶娟;张宇宇;邓征宇;周立;黄谊;刘天波;袁志辉;

    为研究烟草青枯病发生程度与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以不同病情指数的青枯病烟株为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烟草青枯病发病程度的增加,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对细菌群落种类的影响较小,但对各种类细菌的丰度影响较大;门水平上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16.04%和12.68%,拟杆菌门丰度则升高了20.41%。属水平上,Burkholderiaceae_unclassified和Flavobacterium随着发病程度加重其丰度升高,Lactococcus、Bacillus、Pseudomonas等菌属则随着发病程度的加重而丰度下降;Alpha及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烟草青枯病发生的烟株根际细菌的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均较高。

    2025年05期 No.476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7K]
  • 衡阳市烟草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徐瑞;王灿;郭维;徐文静;黄艳宁;母婷婷;向鹏华;肖志鹏;

    为明确衡阳市烟草靶斑病的病原菌,研究以当地典型烟草病叶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后,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并结合菌落形态、菌丝显微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yba菌株呈现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典型形态特征,表现为无孢子,有菌核,菌丝初期无色,成熟后转为浅褐色至黄褐色,菌丝具有隔膜;yba菌株的ITS序列与Rhizoctonia solani AG-3(HQ241274.1)ITS序列具有高相似度;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yba菌株与立枯丝核菌AG-3标准菌株聚在同一分支。综上,确定衡阳市烟草靶斑病致病菌为立枯丝核菌AG-3。

    2025年05期 No.476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 5种化学杀菌剂及34种中药提取液对百合根腐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袁野;郑思乡;黄艳宁;周佳民;周利;谢进;徐瑞;

    为筛选对百合根腐病防效较好的化学杀菌剂和中药活性成分,本研究以尖孢镰刀菌百合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lilii)为供试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田间常用化学杀菌剂和34种中药提取液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5种化学药剂中,80%代森锰锌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推荐用于田间防治,但需与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34种中药提取液中,黄柏和枳壳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分别为67.0%和58.6%,可作为百合根腐病生物防治的新型植物源药剂资源。

    2025年05期 No.476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 虱螨脲及其复配制剂对环境昆虫的急性毒性和风险评估

    李伟;卢赛男;石璞;尹春峰;孔玄庆;林文力;

    为评估虱螨脲单剂及其复配制剂对3种环境昆虫的毒性效应和风险,研究采用药膜法对七星瓢虫和稻螟赤眼蜂、采用饲喂法和点滴法对意大利蜜蜂进行了毒性试验,获取其LR_(50)/LD_(50)数据,结合田间推荐用药量进行初级风险评估。试验结果表明:15%虱螨脲悬浮剂、20%噻虫嗪·虱螨脲悬浮剂、30%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和12%阿维菌素·虱螨脲悬浮剂对七星瓢虫的LR_(50)分别为>100、59.79、1.14、6.21 g a.i./hm~2;对稻螟赤眼蜂的LR_(50)分别为1.29、1.58、0.44、3.32 g a.i./hm~2;对意大利蜜蜂的经口LD_(50)分别为35.470、0.022、3.330、0.080 μg a.i./蜂,毒性等级分别为低毒、高毒、中毒、高毒;对意大利蜜蜂的接触LD_(50)分别为>100、0.026、1.390、0.004 μg a.i./蜂,毒性等级分别为低毒、高毒、高毒、高毒。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5%虱螨脲悬浮剂仅对赤眼蜂农田内风险不可接受,20%噻虫嗪·虱螨脲悬浮剂对七星瓢虫风险可接受,30%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在农田外场景下对七星瓢虫风险可接受,12%阿维菌素·虱螨脲悬浮剂在农田外场景下对七星瓢虫和稻螟赤眼蜂风险均可接受。综上,建议在植物花期内应尽量避免使用虱螨脲复配制剂,在寄生性天敌释放区禁止使用虱螨脲及其复配制剂,在捕食性天敌释放区可适量使用15%虱螨脲悬浮剂和20%噻虫嗪·虱螨脲悬浮剂。

    2025年05期 No.476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 RNAi技术在植物寄生线虫防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于敬文;黄凌;赵俊丽;仝允正;刘雅琴;陈燕雪;陈新娟;黄文坤;

    植物寄生线虫寄主范围广,严重危害作物根系,防治十分困难。RNAi技术能够使植物寄生线虫关键靶标基因的表达下调,具有特异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在植物与线虫互作过程中,RNA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线虫的特定基因功能及防控技术研究。本文从RNAi技术的起源及作用机制、植物寄生线虫RNAi靶基因的选择以及dsRNA防控植物寄生线虫的递送策略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RNAi在植物寄生线虫防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以期为植物寄生线虫病害的防控提供新思路。

    2025年05期 No.476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园艺特产·畜牧水产

  • 红花檵木3个实生变异株系表型与光合特性的比较分析

    李灵;伍依雯;彭家乐;许璐;李炎林;于晓英;

    为探究红花檵木不同变异株系的生态适应性和园林应用方式,研究对‘实选3号’(S3)、‘早花1号’(Z1)和‘大花1号’(D1)3个实生变异株系的花叶表型、叶片解剖结构、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3个株系的花叶表型差异明显:S3幼叶黄绿色,成熟叶深绿色,花米白色;Z1幼叶紫红色,成熟叶棕褐色,花玫红色;D1花叶均最大,幼叶紫红色,成熟叶墨绿色,开玫红色大花;(2)3个株系叶片的气孔纵径和面积表现为D1>Z1>S3,气孔横径和周长表现为D1>S3>Z1,叶片厚度表现为D1>S3>Z1;(3)3个株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Z1和D1的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显著高于S3;(4)3个株系的初始荧光、最大荧光和可变荧光均表现为Z1>S3>D1,稳定后Z1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最高,D1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最高。综合而言,D1季相变化显著,观赏性较好且光保护能力较强,适合作景观节点孤植树种;Z1兼具良好的光能利用能力和抗逆性,适宜种植于向阳环境;S3光保护能力弱,光合性能差,应避免强光环境栽培。

    2025年05期 No.476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6K]
  • 遮光处理下2个红花檵木品种的光合特性比较

    周云皓;张艺帆;刘洋;刘安;邓嘉丽;李炎林;于晓英;

    为探究遮光对红花檵木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以‘湘农粉黛’和‘黑珍珠’为试材,设置了0%、30%、50%、70%和90% 5个遮光梯度,分析了不同遮光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参数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遮光处理能提高2个红花檵木品种的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其中‘湘农粉黛’对光照条件的变化更加敏感,‘黑珍珠’则对高遮光环境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遮光处理显著提升了2个红花檵木品种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遮光时间延长,高遮光率(50%~90%)更能促进叶绿素a积累。总体而言,遮光处理显著提升了‘湘农粉黛’和‘黑珍珠’的光合性能,且两者在不同遮光条件下的综合光合性能存在差异,建议在实际栽培中根据品种特性采用差异化遮光管理。

    2025年05期 No.476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8K]
  • 普洱茶多糖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研究

    邓凌云;赵鑫雨;张盛;刘爱玲;

    研究以右旋糖酐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建模,并在建模期间同步给予普洱茶多糖(PTPS)干预,设置对照组(NC)、DSS模型组(DSS)、低剂量PTPS组(200 mg/kg)、高剂量PTPS组(400 mg/kg)4个处理,从疾病活动指数、结肠形态、组织病理学、炎症因子水平等方面探讨PTPS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结果表明:PTPS具有缓解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的功效,具体表现为控制体重下降、抑制结肠缩短、改善结肠组织损伤和抑制炎症因子水平上升,以高剂量组的效果更好。

    2025年05期 No.476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 《湖南农业科学》征稿启事

    <正>《湖南农业科学》创刊于1971年,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星火计划促进会和湖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自创刊以来,期刊一直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刊宗旨,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报道农业重大科技进展与成果。近年来本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和行业知名度不断提升,先后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扩展库期刊等国内多家著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

    2025年05期 No.476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9K]
  • 《农业科技与技术(英文)》征稿启事

    <正>《农业科技与技术(英文)》是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主管,湖南省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主办的综合农业类英文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43-1422/S,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4229,季刊。刊物主要收录与农业科学相关的种业科学、生态环境和植物保护等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旨在宣传国内领先的农业科研成果,报道国内农业科研和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提高我国农业科研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目前,期刊已被美国EBSCO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CABI全文数据库、美国剑桥文摘CSA数据库、美国AGRICOLA数据库、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AGRIS等收录,竭诚欢迎您的支持与参与。

    2025年05期 No.476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