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鑫;柏振东;李皓;严盛;金晨钟;李祖任;郭军;
为探究空心莲子草浸提液对稗草和反枝苋的化感抑制作用,研究分别使用甲醇、乙醇和乙酸乙酯浸提空心莲子草(整株、叶、茎、根),使用制备的12种浸提液开展培养皿、土壤封闭和茎叶喷雾试验,比较不同浸提液对稗草和反枝苋的防效,选择防效最佳的浸提液进行除草活性物质分析。结果表明:叶部乙醇浸提液效果最优,在0.1 g/mL的浓度下,其对稗草根长和芽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4.12%和48.63%,对反枝苋根长和芽长的抑制率均达到100%;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后发现,该浸提液内含乙酸、反丁烯二酸、L-焦谷氨酸、月桂酸、十一烯酸和壬酸等物质。综上,空心莲子草的粗浸提液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其叶部乙醇浸提液对稗草和反枝苋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2025年05期 No.476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 周向平;郑陶娟;张宇宇;邓征宇;周立;黄谊;刘天波;袁志辉;
为研究烟草青枯病发生程度与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以不同病情指数的青枯病烟株为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烟草青枯病发病程度的增加,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对细菌群落种类的影响较小,但对各种类细菌的丰度影响较大;门水平上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16.04%和12.68%,拟杆菌门丰度则升高了20.41%。属水平上,Burkholderiaceae_unclassified和Flavobacterium随着发病程度加重其丰度升高,Lactococcus、Bacillus、Pseudomonas等菌属则随着发病程度的加重而丰度下降;Alpha及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烟草青枯病发生的烟株根际细菌的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均较高。
2025年05期 No.476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7K] - 徐瑞;王灿;郭维;徐文静;黄艳宁;母婷婷;向鹏华;肖志鹏;
为明确衡阳市烟草靶斑病的病原菌,研究以当地典型烟草病叶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后,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并结合菌落形态、菌丝显微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yba菌株呈现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典型形态特征,表现为无孢子,有菌核,菌丝初期无色,成熟后转为浅褐色至黄褐色,菌丝具有隔膜;yba菌株的ITS序列与Rhizoctonia solani AG-3(HQ241274.1)ITS序列具有高相似度;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yba菌株与立枯丝核菌AG-3标准菌株聚在同一分支。综上,确定衡阳市烟草靶斑病致病菌为立枯丝核菌AG-3。
2025年05期 No.476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 袁野;郑思乡;黄艳宁;周佳民;周利;谢进;徐瑞;
为筛选对百合根腐病防效较好的化学杀菌剂和中药活性成分,本研究以尖孢镰刀菌百合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lilii)为供试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田间常用化学杀菌剂和34种中药提取液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5种化学药剂中,80%代森锰锌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推荐用于田间防治,但需与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34种中药提取液中,黄柏和枳壳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分别为67.0%和58.6%,可作为百合根腐病生物防治的新型植物源药剂资源。
2025年05期 No.476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 李伟;卢赛男;石璞;尹春峰;孔玄庆;林文力;
为评估虱螨脲单剂及其复配制剂对3种环境昆虫的毒性效应和风险,研究采用药膜法对七星瓢虫和稻螟赤眼蜂、采用饲喂法和点滴法对意大利蜜蜂进行了毒性试验,获取其LR_(50)/LD_(50)数据,结合田间推荐用药量进行初级风险评估。试验结果表明:15%虱螨脲悬浮剂、20%噻虫嗪·虱螨脲悬浮剂、30%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和12%阿维菌素·虱螨脲悬浮剂对七星瓢虫的LR_(50)分别为>100、59.79、1.14、6.21 g a.i./hm~2;对稻螟赤眼蜂的LR_(50)分别为1.29、1.58、0.44、3.32 g a.i./hm~2;对意大利蜜蜂的经口LD_(50)分别为35.470、0.022、3.330、0.080 μg a.i./蜂,毒性等级分别为低毒、高毒、中毒、高毒;对意大利蜜蜂的接触LD_(50)分别为>100、0.026、1.390、0.004 μg a.i./蜂,毒性等级分别为低毒、高毒、高毒、高毒。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5%虱螨脲悬浮剂仅对赤眼蜂农田内风险不可接受,20%噻虫嗪·虱螨脲悬浮剂对七星瓢虫风险可接受,30%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在农田外场景下对七星瓢虫风险可接受,12%阿维菌素·虱螨脲悬浮剂在农田外场景下对七星瓢虫和稻螟赤眼蜂风险均可接受。综上,建议在植物花期内应尽量避免使用虱螨脲复配制剂,在寄生性天敌释放区禁止使用虱螨脲及其复配制剂,在捕食性天敌释放区可适量使用15%虱螨脲悬浮剂和20%噻虫嗪·虱螨脲悬浮剂。
2025年05期 No.476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 于敬文;黄凌;赵俊丽;仝允正;刘雅琴;陈燕雪;陈新娟;黄文坤;
植物寄生线虫寄主范围广,严重危害作物根系,防治十分困难。RNAi技术能够使植物寄生线虫关键靶标基因的表达下调,具有特异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在植物与线虫互作过程中,RNA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线虫的特定基因功能及防控技术研究。本文从RNAi技术的起源及作用机制、植物寄生线虫RNAi靶基因的选择以及dsRNA防控植物寄生线虫的递送策略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RNAi在植物寄生线虫防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以期为植物寄生线虫病害的防控提供新思路。
2025年05期 No.476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