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遗传育种

  • 镉砷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

    易春丽;刘汇川;李海英;余泓;刘湘军;田发祥;谢运河;

    通过田间试验方法,对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内15个水稻品种的镉砷累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个水稻品种的平均产量为7 962.20±352.45 kg/hm~2,其中野香优丝苗、天龙一号、深优9595这3个品种产量较低,存在减产风险;15个供试品种的稻米镉含量范围为0.41~0.81 mg/kg,均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稻米砷含量范围为0.14~0.21 mg/kg;其中深优9595、桃优香占、C两优87和天龙一号4个品种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5个品种中仅Y两优9918和野香优莉丝这2个品种的稻米镉、砷含量皆低于平均值,可优先在轻度镉砷复合污染地方进行试种;根据稻米镉、砷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知,15个品种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镉高砷低类型,有隆两优华占、晶两优1212、隆两优1988、C两优386这4个品种;第二类为镉砷同步低积累类型,仅Y两优9918这1个品种;第三类为砷高镉低类型,有深两优5814、和两优1号、C两优87等10个品种。

    2020年06期 No.41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 高产一晚杂交稻组合的农艺性状分析

    彭建;钟许成;周小平;唐小美;刘俊;于江辉;

    以14份高产一晚杂交稻组合和C两优343(对照)为材料,在常德市农林科学院水稻试验站进行大区品比试验,研究了各组合与对照之间农艺性状的差异,分析了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4份高产一晚杂交稻组合的株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单株有效穗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单株平均穗长均长于对照,其中13个组合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有13个组合的千粒重高于对照,其中8个组合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8个组合的结实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78.6%组合的单株总粒数低于对照;所有组合的单株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1个组合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余差异不显著;各水稻组合间株高、单株平均穗长、千粒重、结实率的变异较小,而单株有效穗数、单株总粒数的变异较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与穗长、结实率、单株总粒数呈无显著性正相关,与株高、日产量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穗、千粒重、全生育期呈无显著性负相关;株高与单株有效穗数为呈著负相关,与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穗数与穗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单株总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而日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日产量>全生育期>穗长>千粒重>单株有效穗数>单株总粒数>结实率>株高。

    2020年06期 No.417 5-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 抗根肿病油菜品种在陕南根肿病区的田间表现及评价

    王晓娥;李永红;岳峰;李英;王国军;孙晓敏;

    为明确华双5R、171R和175R这3个抗根肿病油菜品种的田间抗性、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2017—2018年在陕南根肿病重发区进行田间栽培试验。结果表明:3个抗根肿病油菜品种在陕南地区均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其中华双5R对根肿病免疫;同时,3个品种的抗寒性强,均能安全越冬,未发生冻害现象;而且生育期适中,均能正常成熟;其中,华双5R和171R从苗期、蕾薹期到成熟期整个生育时期,生长整齐一致,抗倒性稍差,单株有效角果数较多,产量较高,抗菌核病性强,可作为主栽品种在陕南根肿病重发区推广种植,同时也可作为抗性种质资源用于抗病品种选育;而175R这个品种生长整齐一致,分枝部位较高,抗倒性强,可做为特性种质补充到资源库,丰富育种资源用于下步开发利用。

    2020年06期 No.417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李宏志;卓从丽;邹康平;陈红;韩盛兵;卓新彦;易宗建;吴春娥;

    采用裂区设计,选择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洛玉1号、丰玉8号、延科288和1个平展型玉米品种临奥1号,设置42 000、54 750和67 500株/hm~2 3个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空秆率、秃顶度逐渐增加,而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穗粒重逐渐降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品种和密度互作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67 500株/hm~2,平展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42 000株/hm~2。

    2020年06期 No.417 14-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 冬油菜复种夏大豆高产、稳产关键栽培技术

    刘宏英;李建仁;马玉勇;张红;

    针对衡阳市水源不充足的高岸田和丘岗地,建议采用冬油菜复种夏大豆的生产模式,以充分利用地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根据衡阳市气候特点,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适时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冬油菜高产稳产关键栽培技术;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提早播种、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控等方面介绍了夏大豆高产稳产关键栽培技术。

    2020年06期 No.417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 不同水稻品种对镉、砷的吸收累积特征

    张新柱;刘汇川;胡维军;谷有君;周珍华;龙衡天;刘昭兵;谢运河;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污染稻田内15个水稻品种的镉、砷吸收累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个供试品种的稻米镉含量范围为0.04~0.06 mg/kg,均未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砷含量范围为0.15~0.28 mg/kg,其中C两优386、晶两优1212、泰优390和深两优475的稻米砷含量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镉的转运效率以深两优475最高,五优308最低,砷的转运效率以深优9595最高,Y两优9918最低。15个品种稻米镉、砷富集系数均低于1.0,说明该土壤上稻米对镉、砷的富集能力较弱。

    2020年06期 No.417 20-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土壤肥料·资源环境

  • 不同类型水稻土对氮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简燕;朱坚;彭华;熊丽萍;蔡佳佩;纪雄辉;

    为探明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对氮、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以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红黄泥(HH)、河沙泥(HS)、麻沙泥(MS)和紫色土(ZS)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对氮、磷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在低氮浓度范围内(0~10 mg/L),土壤氮解吸量大于吸附量;高浓度范围(20~50 mg/L),随着平衡液氮浓度的增加,土壤氮解吸率逐渐降低;当土壤氮吸附量为-57.267~352.400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氮吸附能力降序排列为HS>ZS>HH>MS;当氮解吸量为8.367~37.833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氮解吸能力降序排列为HH>HS>MS>ZS;4种土壤对氮的吸附等温曲线可用Linear模型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28~0.978之间。而在低磷浓度范围内(0~10 mg/L),土壤磷吸附量大于解吸量;当平衡液磷浓度超过10 mg/L时,土壤固持磷的能力减弱,解吸增加,但吸附量仍大于解吸量;当土壤磷吸附量为-110.312~534.961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磷吸附能力降序排列为HS>HH>ZS>MS;当磷解吸量为0.188~14.320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磷解吸能力降序排列为ZS>MS>HS>HH;磷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Freimdlich 模型均能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45~0.995之间。总体而言,湖南省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对氮、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均不同,表现为黏性较强的紫色土固持氮的能力最强,可通过有效固持土壤溶液中的氮,降低氮流失风险;而沙性较强的麻砂泥对氮的固持能力最差,氮素流失风险较高;4种水稻土对磷的吸附能力均很强,且解吸率较低,说明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很强,流失风险相对较小。

    2020年06期 No.417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 生物有机肥对低产油菜田土壤养分和油菜产量的影响

    古鹏;田峰;沈真实;童金花;

    为了推广应用油菜减肥增效技术,在浏阳市低产油菜田设计了用20%~50%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复合肥的田间肥效试验,以土壤养分和油菜生育期及产量因子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与常规施用复合肥相比,有机肥替代部分复合肥的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27%~8.46%、0.21%~4.52%、3.09%~8.77%、3.19%~5.65%,其中40%~50%生物有机肥的处理碱解氮含量增加显著;有机肥替代部分复合肥的处理油菜的成熟期和全生育期比对照推迟2~3 d;有机肥替代部分复合肥的处理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比对照增加7.51~12.07个,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有机肥替代部分复合肥的处理油菜实际产量比对照增加156.98~388.61 kg/hm~2,其中以40%处理生物有机肥的处理产量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综上所述,说明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复合肥能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有效防止油菜早衰,延长油菜生育期,并主要通过增加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来提升油菜籽产量。从综合效益来看,推荐施肥方式为40%生物有机肥+60%复合肥。

    2020年06期 No.417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凤凰县猕猴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

    滕召友;田书元;张红云;

    采用"3414"试验方案,在代表凤凰县主要土壤种类的灰黄土上进行了猕猴桃肥效试验,以此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模型和技术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含量>164 mg/kg的高肥力土壤,N、P_2O_5、K_2O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2.67、5.48 、6.52 kg/667m~2,目标产量为2 815.16 kg/667m~2;土壤碱解氮含量99~164 mg/kg的中肥力土壤,N、P_2O_5、K_2O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4.59、5.93、6.87 kg/667m~2,目标产量为2 276.24 kg/667m~2;土壤碱解氮含量<99 mg/kg的低肥力土壤,N、P_2O_5、K_2O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4.80、6.39、8.23 kg/667m~2,目标产量为1 340.65 kg/667m~2。通过9个试点的应用示范,高、中、低不同地力等级土壤,采用推荐施肥分别比习惯施肥增产6.9%、7.3%和9.6%,节本增效669.4、556.9和398.2元/667m~2。

    2020年06期 No.417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 配施有机肥和稻草对湘西北椪柑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侯海军;韩健;黄继桃;罗新安;万勇军;秦红灵;

    以十五年生"椪柑260"为试材,于2018和2019年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研究了有机肥和稻草替代部分化肥对椪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共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CK,常规施肥(化肥处理);T_1,有机肥+70%无机肥(减氮30%);T_2,有机肥+30%无机肥(减氮70%);T_3,稻草+无机肥(减氮8%、减钾20%);4个处理磷肥用量相同。结果表明:有机肥或稻草替代部分化肥能够提高椪柑产量,同时改善部分品质。2018—2019年T_1、T_2和T_3处理椪柑产量分别比CK提高18%~21%、14%~17%和22%~24%;有机肥处理和稻草处理单果重均有提高,其中2019年差异显著;有机肥处理和稻草处理的果形指数普遍低于CK;有机肥处理和稻草处理均影响果实酸含量,其中T_2处理的果实有机酸含量比CK提高15%~19%;2019年有机肥处理和稻草处理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CK,增幅为42.9%~59.3%;有机肥处理和稻草处理均降低了椪柑的可食率(2018年T_2处理除外)和出汁率。综合比较,采用有机肥替代30%的氮或稻草替代8%的氮和20%的钾这2种施肥方式有利于提高湘西北椪柑的产量。

    2020年06期 No.417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 贝壳源钙肥对蜜橘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罗军元;胡秋萍;熊文;万长艳;

    合理施用钙肥是提高蜜橘品质和产量的关键栽培措施之一。通过2 a的田间试验,比较了不施钙肥(CK)、施石灰(L)和施贝壳粉(S)对蜜橘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L和S处理下蜜橘的含糖度分别提高了13.33%~19.80%和18.10%~26.73%,含钙量分别提高了7.70%~7.76%和10.82%~10.88%,产量分别增加了4.91%~23.99%和9.56%~27.47%。虽然S处理下蜜橘的品质和产量略高于L处理,但增幅均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蜜橘的含钙量与产量和经济产值存在密切关系(P<0.01)。因此,在红壤中施用贝壳源钙肥可增加蜜橘的含钙量,进而显著提高蜜橘的产量和产值。

    2020年06期 No.417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 汉寿县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分析

    杜云安;唐小美;张志雄;杜华安;韦玮;

    近年来,外来入侵植物对汉寿县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汉寿县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原产地、危害程度、重要值、出现频率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汉寿县外来入侵植物共有47种,隶属于17科,菊科、苋科和玄参科为优势科,原产于美洲的有31种,亚洲10种,欧洲9种,非洲和大洋洲较少,危害最严重的是水葫芦、空心莲子草和加拿大蓬。针对入侵植物的现状,提出3点建议,主要有强化生态安全意识,建立外来引种风险评价制度;加强科学研究,实行综合防治;加强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提高生态安全意识。

    2020年06期 No.417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常用野生蔬菜及其开发利用思考

    李桂琳;李泽生;高燕;罗凯;姚志军;姜艳;周侯光;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蔬菜资源,对云南德宏州傣族和景颇族常用野生蔬菜资源的种类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云南德宏傣族和景颇族常用野生蔬菜中茎叶类、花用类、果用类、根茎类和全草类分别有52、4、10、12和2种,当前该地区的野生蔬菜开发利用具备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食用历史悠久,食用习俗丰富多样;市场价格稳定;人为破坏缩减了资源量;人工引种、驯化栽培未形成产业化的特点。根据这一现状,提出了保护野生蔬菜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强化科技投入;综合分析野生蔬菜人工种植的可行性,适度发展优质珍稀野生蔬菜的建议。

    2020年06期 No.417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 治污工程对浏阳河下游水质的治理成效评价

    易勇;李虹宇;

    为了解治污工程对浏阳河下游水环境质量提升的成效,运用水质综合指数法、污染物分担率、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及健康风险法分别对2005—2018年浏阳河下游■梨、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环境中pH值、DO、COD等21个指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治污工程对■梨、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环境中Cd、As、Zn的含量影响最显著,均比治污工程前下降了53%以上,治污工程后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体3个主要污染指标COD、NH_3-N与TP含量均下降10%以上;■梨断面水体中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累积值在治污工程后均无明显变化,而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体中NH_3-N、TP、BOD、COD、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累积值均明显下降;治污工程前后浏阳河3个断面水环境污染物分担率均以氧平衡与无机污染物为主,分担率均在75%以上;治污工程后3个断面水环境总健康风险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主要来源于非致癌物质。治污工程明显改善了浏阳河下游水质,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质由治污工程前的劣Ⅴ类上升至Ⅳ类地表水质量标准。

    2020年06期 No.417 54-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 重庆市某典型区域土壤和水稻中重金属含量研究

    邹家素;李晓;李莉;刘坤;

    2019年按点位采集稻田土壤及其对应的水稻糙米样品,对重庆市某典型水稻重金属含量超标区域进行镉、铬、镍、铜、锌、铅、汞和砷8种污染元素含量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区域18个点位中有77.8%的点位土壤镉含量超过风险筛选值,超标倍数范围为0.02~0.65;除镉之外,其余7项元素均未超过风险筛选值;由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可知,18个点位中有44.4%的点位土壤处于轻度污染水平,存在土壤镉污染风险,应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农产品协同监测;各点位的水稻糙米中铜、锌、汞和砷含量均未超过限量值,但镉、铬、镍和铅均有超标,超标比例分别为5.6%、16.7%、16.7%和22.2%;由富集系数可知,调查区域水稻糙米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锌>镉>镍≈铜>铬>铅≈砷,其中锌和镉极易从土壤中被水稻糙米吸收,吸收比例分别为12.3%和11.3%。

    2020年06期 No.417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植物保护

  • 中草药提取物对烟草根结线虫病及根际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王志江;叶贤文;詹莜国;薛建康;余磊;钟宇;苏源;刘佳妮;黄飞燕;

    以烤烟红花大金元为材料,分别研究了苍耳、青蒿、和苦参3种中草药的提取物溶液对烟草根结线虫病及根际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移栽时浇穴灌根施用苍耳、青蒿和苦参的提取物溶液均有利于提高根际土壤养分、降低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其中苦参提取物溶液可显著提高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降低土壤酚酸类物质的积累,烤烟的农艺性状表现最好,烟草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较佳,防效达23.87%;而苍耳、青蒿提取物溶液对烟草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不明显。

    2020年06期 No.417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 油茶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尹华庆;王建田;刘敏;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了油茶炭疽病病原菌YCTJ,通过柯赫氏法则、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00 g/L氟硅唑乳油等10种杀菌剂对油茶炭疽病菌的室内药效。结果表明:经鉴定,证实引起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供试的10种杀菌剂中,400 g/L氟硅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和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这5种杀菌剂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在98.41%~100%之间,可以作为油茶炭疽病田间防治的备选药剂。

    2020年06期 No.417 70-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3K]
  •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芒果青枣园橘小实蝇发生规律与防治

    孟富宣;段元杰;杨玉皎;方海东;吕陟远;郭淑萍;刘海刚;

    为了掌握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芒果园和青枣园橘小实蝇的发生规律,2018年在云南省元谋县苴林基地选择10 a生芒果园和5 a生青枣园采用实蝇粘胶板和性诱剂开展橘小实蝇的发生规律和诱捕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元谋县芒果园和青枣园橘小实蝇种群发生的高峰期分别在7月上旬—8月下旬和6月下旬—8月上旬,实蝇粘胶板和性诱剂的诱捕效果显著高于蓝色和黄色粘胶板,可用于果园橘小实蝇的监测与诱杀。

    2020年06期 No.417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园艺园林

  • 彩叶树种在南通市通州区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分析

    陈烨丽;郭聪;

    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非常重视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建设、城市绿化方面的作用,遵从"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要求选择合适的彩叶植物,但是在应用种类和配置方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调查了南通市通州区彩叶植物的种类和配置方式,分析了其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地适树,根据当地生态条件进行彩叶树的引种和新品种培育;根据城市绿化主题和功能,选择适当的树种和配置方式;坚持生态优先,提升城市绿化景观品质;加强彩叶树的养护管理等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效果的建议。

    2020年06期 No.417 76-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 “绿精灵”1号和2号在丹桂育苗中的应用

    罗征;刘伏秋;宁波;尹静;罗叱云;

    丹桂在幼苗期生长速度较慢,育苗期较长,为了缩短丹桂育苗期,提高成活率,选配了"绿精灵"1号和"绿精灵"2号营养剂,并对其在丹桂育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养剂处理可以促进丹桂幼苗生长,提高幼苗生长势,从而加快幼苗出圃速度,缩短育苗周期。"绿精灵"1号和"绿精灵"2号处理的幼苗长势均比对照好,以"绿精灵"1号增加根长、茎粗和株高等的效果最为明显。

    2020年06期 No.417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 植物配置对交通道路气态污染物的净化效益研究

    胡眸;殷杉;汤晓敏;

    对上海浦东某交通干道及旁侧绿化带中气体污染物NO_2、SO_2进行监测,定量研究其净化效益与植物群落郁闭度、疏透度、绿量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交通绿化带植物群落的最佳配置方式。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对气体污染物NO_2、SO_2有10%~30%的净化效果,净化百分率与植物群落的郁闭度、二维绿量、三维绿量成正相关关系,同疏透度成负相关关系,其中与三维绿量相关性最为显著,当三维绿量达到5 m~3/m~2以上时,空气中的NO_2和SO_2能获得20%以上净化率。根据研究结论和景观设计学相关知识,对交通绿化带植物群落配置提出相关建议,并设计了2种具体的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从距离路边由近到远,模式一依次为麦冬、火棘、雪松、桂花、狗牙根、香樟;模式二依次为小叶黄杨+红花檵木、红花酢浆草+狗牙根、夹竹桃、女贞、二月兰、水杉。

    2020年06期 No.417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7K]

加工贮藏·检测分析

  • 基于发光细菌的2种便携式生物毒性检测仪器的性能测试

    张琳琳;刘刚;方俊;

    对市面上常用的国产Lux-T020型和美国DeltaToxⅡ型2种生物毒性检测仪器进行性能测试,检测指标为仪器暗计数、阴性质控、阳性质控和光电倍增管的线性范围,同时对4种不同类型的水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费氏弧菌冻干粉,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2台仪器的暗计数、阴性质控均能达到指标要求,但在测试阳性质控时,美国DeltaToxⅡ型仪器获得的相对抑制率比国产Lux-T020型仪器获得的平均偏高20.28个百分点,尤其是在测试养殖污水时,其毒性分级存在等级差异,国产Lux-T020型仪器的毒性级别为中毒,而美国DeltaToxⅡ型仪器的毒性级别为重毒,主要是由于2种仪器所用光电倍增管的线性区间范围不同造成的。

    2020年06期 No.417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 华南某市蔬菜基地土壤中氟虫腈残留状况调查分析

    黄小龙;林娜;姚婷婷;李雯玺;

    出于对生态安全和蔬菜生产安全的考虑,对华南某市2个较大的蔬菜基地土壤中氟虫腈残留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明确土壤中氟虫腈的残留水平,共采集87份土壤样品,通过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氟虫腈含量,并采用统计学手段,分析土壤中氟虫腈残留含量与pH值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土壤中氟虫腈残留含量在不同蔬菜基地间的差异。结果显示:该市蔬菜基地土壤样品氟虫腈的检出率为100%,含量范围在0.02~33.09 μg/kg之间;其中,A蔬菜基地土壤中氟虫腈含量平均值较高,为6.99 μg/kg,显著高于B蔬菜基地(P<0.05);少数土壤样品中氟虫腈含量已超出蔬菜中氟虫腈残留限量国家标准(0.02 mg/kg)。上述结果表明,该市蔬菜基地土壤中氟虫腈残留形势不容乐观,对生态环境和蔬菜生产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亟需加强对土壤中氟虫腈残留含量的系统调查和对氟虫腈的使用监管。

    2020年06期 No.417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专论·综述

  • EMS诱变技术研究概况及应用进展

    谢玲玲;周火强;弭宝彬;倪向江;陈玲欢;

    以列举方式介绍了EMS 诱变涉及的材料,从种子诱变、小孢子诱变、离体诱变和理化复合诱变4个方面阐述了EMS诱变技术在品种培育领域的应用方法以及EMS诱变产生的各种效应,并基于EMS研究相关的论文和专利情况综述了我国EMS 诱变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诱变育种与遗传工程结合及以定向诱变为目标的EMS诱变技术将是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2020年06期 No.417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农业资源多维优化配置

  • 农业资源多维优化配置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

    刘军;

    构建了"内涵+理论+方法体系+技术体系"四位一体的农业资源多维优化配置理论体系,为传统农业资源配置由二维平面静态展示与机械式管理向多维立体动态仿真展示与数字化管理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基础。科学导入"多维"和"信息化"元素,积极拓展传统农业资源配置的内涵与外延,科学界定了农业资源多维优化配置的概念、目的、特征体系、配置方式体系等,系统阐述了农业多维优化配置与传统农业资源配置的联系与区别,设计了农业资源多维优化配置的三级层次性理论基础、数量结构优化配置模型和空间布局优化配置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体系、以5S技术为核心的多维地理信息技术体系。

    2020年06期 No.417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 农业资源多维优化配置思路研究

    戴健华;刘军;宗锦涛;朱校奇;

    采取生态循环型生命周期-系统论的方法,利用多维地理信息技术,搭建由农业资源多维评价、农业多维区划、农业多维规划、农业项目多维可行性研究、农业多维规划/农业项目多维可行性研究实施、多维后评估、农业多维区划/农业多维规划方案调整优化、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等组成的农业资源多维优化配置信息化共享管理平台,遵循系统性、市场导向、降低成本、劳动地域分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和集约化发展与高效保护七大原则,以促进传统农业资源配置转型升级、实现农业资源高效持续配置和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构建宏观系统化的农业资源多维优化配置思路。

    2020年06期 No.417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 农业资源优化配置视角下的农业资源多维评价新思考

    宗锦涛;刘军;戴健华;

    从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系统阐述了农业资源多维评价的概念、目的、主要评价内容等基本内涵,在科学确立农业资源多维评价的总体思路、原则与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资源多维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构建思路及其主要工作步骤。

    2020年06期 No.417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 基于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农业多维区划研究

    刘学文;刘军;戴健华;皮向红;刘贝;

    在农业资源优化配置视角下,系统阐述了传统农业区划转型升级的必要性,科学界定了农业多维区划的概念、特征、目的等内涵;同时提出农业区划的发展史就是农业区划由1.0向4.0升级发展的不断演进史,科学划定了农业区划1.0—4.0体系,并对其进行了系统阐述;最后系统阐述了农业多维区划的总体思路,设计了由定性经验分析法、定量模型分析法结合多维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农业分区的方法体系。

    2020年06期 No.417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 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正>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源于1988年组建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2011年5月经湖南省编办批准更为现名,为全民事业科研单位。单位现有职工40人,其博士、硕士19人,高级职称17人,涵盖计算机、信息、经济、农学、土壤、园艺、植保和蔬菜等专业。近五年来共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软件著作权12项。

    2020年06期 No.41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9K]
  • 《湖南农业科学》征稿启事

    <正>《湖南农业科学》创刊于1971年,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星火计划促进会和湖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自创刊以来,期刊一直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刊宗旨,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报道农业重大科技进展与成果。近年来本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和行业知名度不断提升,先后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

    2020年06期 No.417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正>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成立于1973年,全所现有在职职工75人,其中专业科技人员57人(研究员10人,副研究员19人,博士15人)。设有土壤资源、植物营养、耕作生态、生态环境、新型肥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高粱、农化检测等8个研究室(中心)以及办公室、财务科、科研管理与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3个职能科室。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有:土壤资源与可持续利用、植物营养与施肥、现代农作制度、农田生态环境、农业气象灾害防控、

    2020年06期 No.417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