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遗传育种

  • 4个生姜品种的品比试验

    於志远;向元园;刘奕清;蔡小东;

    以凤头姜、竹根姜、山东大姜、安丘小黄姜为供试品种,分析了不同生姜品种间农艺性状、活性成分含量、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生姜品种的农艺性状差异较大,风头姜的平均根茎长度和鲜重均显著低于其他3个品种;凤头姜根茎的总酚、总黄酮、姜辣素等活性成分含量在4个品种中均为最高值;其姜精油含量仅次于竹根姜的,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4个生姜品种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均表现为凤头姜>山东大姜>竹根姜>安丘小黄姜;不同生姜品种的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与其总酚、总黄酮及姜辣素的含量均为正相关,而与大部分农艺性状均表现为负相关。

    2021年10期 No.43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0K]
  • 直播条件下摘薹对不同油菜组合生产的影响

    刘新红;邓力超;周兴;王同华;郭一鸣;曲亮;李莓;

    以10个油菜新组合为材料,在平头期采摘主薹,考察油菜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摘薹使油菜生育期推迟、株高降低、分枝起点降低、一次有效分枝数减少,不同材料菜籽产量、每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其中仅Y20A×9-5R、Y20A×95C4R、16750A×95C4R这3个组合摘薹后表现出明显增产。因此,直播条件下推广"油蔬两用"种植模式时应选择中早熟、分枝再生能力强的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

    2021年10期 No.433 6-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 苦荞与幼龄油茶、茶树、猕猴桃套种的产量及效益分析

    汤睿;李基光;王艳兰;向兰舟;王素华;田仁广;熊振友;周美亮;

    为了增加幼龄油茶、茶树和猕猴桃园的复种指数,降低锄草成本,对苦荞与幼龄油茶、茶树和猕猴桃春、秋2季套种的产量及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套种模式苦荞的年总产量为230.5~278.5 kg/667m~2,其中猕猴桃+苦荞套种模式的产量最高,达278.5 kg/667m~2;3种套种模式的经济效益为1 231~1 415元/667m~2,其中猕猴桃+苦荞套种模式的经济效益最高,达1 415元/667m~2。因此,猕猴桃+苦荞套种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2021年10期 No.433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 不同育苗方式对白菜薹幼苗质量的影响

    徐曼;邓正春;孙信成;张忠武;赵赛;夏梨芳;

    以天成早薹1号白菜薹为材料,采用漂浮育苗、穴盘育苗及传统土壤育苗3种育苗方式设计了9个育苗方案,从出苗率、幼苗形态质量及生化指标等方面比较不同育苗方式的育苗效果,以期筛选出适宜白菜薹育苗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以136孔育苗盘连续漂浮育苗方式更具优势,其出苗率比传统土壤育苗提高了23.6%,苗期和生育期比传统土壤育苗缩短2 d,苗龄15 d时株高、茎粗等形态指标和壮苗指数均优于传统土壤育苗;与传统土壤育苗相比,叶绿素(a+b)含量提高了46.8%,MDA的含量降低了23.8%,白菜薹产量提高了20.7%。同时,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推广。

    2021年10期 No.433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 基于正交试验的木麒麟扦插生根最优组合筛选

    李进华;林茂;孙开道;李冰;唐庆;

    以木麒麟枝条为插穗,以基质、生根剂、浸泡时间设计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生根率、平均根长、生根插穗数、平均生根数等指标计算根系效果指数来考察不同组合的生根效果,以期筛选出适宜木麒麟扦插生根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从L_9(3~4)正交试验设计的9个处理来看,以处理1(A_1B_1C_1组合)的根系效果指数最高,为5.79;从极差值来看,3个因素对根系效果指数的影响表现为基质>生根剂>浸泡时间;从k值来看,最优组合为A_1B_2C_3,即以河沙为基质,以萘乙酸为生根剂浸泡60 min;从各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的多重比较结果来看,基质对木麒麟插穗的生根率、平均根长、平均生根数和根系效果指数影响显著,表明该因素是影响木麒麟生根的主要因素,其中各组合中根系效果指数最优的组合是A_1B_0C_0。综合上述分析可知,适宜木麒麟扦插生根的最优组合是A_1B_1C_1,即以河沙为基质直接扦插。

    2021年10期 No.433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 不同基质配方对文冠果容器育苗的影响

    安玉光;孙建文;

    为了筛选文冠果适宜的育苗基质配方,以园土、腐熟羊粪、河沙为原料,配制了3种基质配方,并分析了不同基质配方对幼苗生长、生理指标和光合指标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对不同基质配方的幼苗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出较优的育苗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在天山北坡前山带区域(即冷凉气候条件下),文冠果容器育苗的最佳基质配方为园土︰腐熟羊粪︰河沙=6︰2︰2。

    2021年10期 No.433 20-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8K]
  • CCC和KMH处理对玉铃铛枣芽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文峰;张晓慧;郭晓雨;李慧慧;张书;

    为了筛选抑制玉铃铛枣嫩芽的最佳生长调节剂及其使用浓度,以便制定方便快捷的抹芽方案,以玉铃铛新生枣芽为试材,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CCC和KMH对枣芽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KMH对玉铃铛枣芽的抑制效果显著,但喷施CCC对玉铃铛新生枣芽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喷施KMH的时期以4月30日为宜,5月13日喷药的抑制效果也较好;喷施KMH的浓度以4和3 mg/mL较好,喷施2周后芽停长比例都达100%,且芽增长量极显著低于CK。

    2021年10期 No.433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 温度对工业大麻生长及大麻二酚含量的影响

    王雅妮;曾粮斌;汪洪鹰;杨媛茹;谭志坚;易永健;

    以中大麻5号为材料,在23、26、29℃的恒温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通过测定植株株高、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叶片生理指标,花、叶及单株大麻二酚(CBD)含量等指标,以获得适合工业大麻生长的最佳栽培温度。结果表明:26℃恒温条件,能显著促进植株生长,在更短时间内提高CBD含量,花、叶、单株CBD平均含量分别达到了8.86、5.63、5.33 mg/g,单株CBD总含量为53.82 mg/株。这说明工业大麻温室栽培条件下的最佳室温为26℃。

    2021年10期 No.433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土壤肥料·资源环境

  • 湘北壶瓶山主峰地区土壤性质与分类初探

    沈珍珠;田宇;盛浩;尹泽润;刘鑫;袁红;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资料、野外调查土壤与环境因子、室内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等手段,归纳了湘北壶瓶山主峰地区的主要成土因素,并探究了该地区主要土壤性质和分类。结果表明:壶瓶山土壤垂直带谱可划分为3个土纲(人为土/铁铝土—初育土/淋溶土—初育土),或者划分为4个土类(红壤/水稻土—黄壤—石灰土/黄棕壤—石灰土);随着海拔升高,土壤黏粒、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升高,但全钾含量与海拔无明显关系。综合可知,壶瓶山主峰地区母质类型多样,土壤发育厚薄不一,含较多岩石碎屑,土壤质量偏低,应加强保护,宜采取封育、生态移民等策略,以发挥土壤生态功能为主。

    2021年10期 No.433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耐盐水稻的增产效果

    何钟响;李尝君;刘尚儒;罗海艳;彭华;朱坚;简燕;

    以艾肯基础硅、高级硅、活性炭、脱硫石膏、磷酸铁、腐植酸和磷酸二氢铝等为原材料进行盐碱土壤改良剂的复配开发,并以耐盐水稻"超优千号"为供试品种在模拟的盐胁迫环境下进行土壤改良剂的增产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撒施土壤改良剂的处理水稻植株生长指标均优于同样处于盐胁迫环境的未撒施改良剂的处理(CK2),其中T5和T6处理的效果最好,植株干重分别比CK2增加40.99%和70.60%;水稻成熟后,以T5、T6和T7处理的增产效果较好,其中T5处理产量最高,达6 533.32 kg/hm~2,比CK2增产29.97%。从T5、T6处理的改良剂配方来看,2种配方中均包含了磷酸铁、腐殖酸、钙镁磷肥,表明这几种物质在盐碱土壤改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10期 No.433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 不同改良剂对土壤Cd活化和稻米Cd吸收的阻控效果

    柳开楼;万国湲;叶会财;李大明;余喜初;

    通过Cd污染环境(土壤Cd含量为1.0 mg/kg)下早稻晚稻种植盆栽试验,比较了有机肥(猪粪、生物黑炭)单施以及与碱性改良剂(石灰、牡蛎壳粉)配施对土壤Cd活化和稻米Cd吸收的阻控效果,并探讨了土壤有效Cd与水稻籽粒Cd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CK(不添加改良剂)相比,施用改良剂后早稻和晚稻的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15.52%~36.01%和12.02%~27.28%,籽粒Cd含量分别降低了24.76%~64.53%和4.93%~58.32%,籽粒Cd累积量分别降低了22.27%~51.76%和33.84%~46.95%(单施猪粪处理除外);其中,生物黑炭的降Cd效果显著优于猪粪,配施牡蛎壳粉的降Cd效果优于石灰处理;早稻和晚稻收获后,施用改良剂的土壤有效Cd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35.00%~65.88%和30.93%~68.57%。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壤有效Cd含量与水稻籽粒Cd含量可以用线性方程进行较好地拟合(R~2>0.70,P<0.05)。这表明有机肥与碱性改良剂配施可以通过钝化土壤有效Cd来快速降低水稻籽粒Cd含量,且生物黑炭与牡蛎壳粉配施的效果较好。

    2021年10期 No.433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 田菁在盐胁迫环境中的生理响应及其对土壤的影响

    贺亭亭;刘冲;朱小梅;董静;王凯;洪立洲;邢锦城;

    以"苏田菁1号"为供试田菁品种,通过分析田菁种植前后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变化,揭示了种植田菁对江苏沿海滩涂土壤的水溶性盐、pH值、养分、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并比较了田菁在不同盐分土壤中种植时生长和生理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种植田菁后,江苏沿海滩涂地区低盐和高盐田块中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均有所升高,水溶性盐含量下降且降幅超15%;由于低盐田块中田菁生长旺盛,根际微生物活化的矿化态磷与植物根系的吸收量相当,因此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基本保持稳定,而速效钾含量有所降低;高盐田块中的田菁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其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显著降低,脯氨酸含量有所提高。综合可知,田菁能够提高沿海滩涂土壤中的有效氮和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的盐分含量和pH值,并对含盐量为1.89 g/kg的土壤就有较强的耐受性。

    2021年10期 No.433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 砷污染耕地钝化剂的筛选与复配

    刘煌;孙小刚;徐茂权;龚亚龙;宋安康;高晓梅;

    以砷污染耕地土壤为试验对象,对腐植酸钠、腐植酸、玉米生物炭、稻壳生物炭、膨润土、沸石、熟石灰这8种药剂进行钝化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中,熟石灰、腐植酸和沸石对砷具有良好的钝化效果,作用于供试土壤后,土壤中有效砷含量分别下降了29.4%、17.3%和16.4%;熟石灰对砷的钝化机理主要包括沉淀作用以及对土壤中铁的活化作用,腐植酸对砷的钝化机理主要为吸附、离子交换及络合(螯合)作用,沸石对砷的钝化机理主要为吸附作用;在单一药剂筛选结果的基础上,获得腐植酸+熟石灰+FeSO_4(复配1)和沸石+熟石灰+FeSO_4(复配2)2种复配剂,作用于供试土壤后,土壤中有效砷含量分别下降了39.3%和29.8%。复配剂在大幅度提升钝化效果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因单一药剂用量过大使土壤pH值升高产生的田间"烧苗"现象。

    2021年10期 No.433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 基于同质性的浏阳河水质时空特征及评价

    彭英湘;邹霖;汤雅婷;陈鸿祥;唐岳晖;于磊;李红芳;刘锋;

    基于浏阳河■梨、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2005年1月—2018年11月水体中每月21项监测指标数据,通过评价函数构造与综合打分、改进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浏阳河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167个考察月份内,■梨断面综合水质状况最优且长期保持相对稳定,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质相对较差且波动较大,特别是在枯水期与平水期水体污染较为严重,为IV类,且主要为无机污染。但是,2008年以来,随着水污染综合整治政策的实施,黑石渡与三角洲断面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因此,科学有效的水质评价,能够客观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可以为浏阳河流域水质监测与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2021年10期 No.433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5K]

园艺园林

  • 垂直绿化墙景观综合评价分析——以广州、深圳12个样本为例

    陈炎森;陈细凤;郭丹韵;许铭宇;徐若怡;陈岱榕;陈平;

    以广州、深圳10个地点的垂直绿化墙为研究对象,共调查了12个样本的营造策略、养护情况,并从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管理养护要求3个方面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12个垂直绿化墙景观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景观评价为Ⅰ级的垂直绿化墙共3个,分别是深圳红树湾地铁站生态公厕垂直绿化墙、深圳粤海城垂直绿化墙和深圳百合花卉小镇垂直绿化墙,占总调查样本的25.0%,都分布在深圳,其选用的基调植物可在垂直绿化墙的建设中优先选择;等级为Ⅱ级的垂直绿化墙共4个,占总调查样本的33.3%,其选用的植物可以作为垂直绿化墙的特色植物选用;等级为Ⅲ级的垂直绿化墙共5个,占总调查样本的41.7%,其选用的植物种类可以作为绿化墙中补充种类,但是作为绿化墙的基调树种,在生态价值、美学、养护管理方面有所欠缺;总体上,深圳、广州的垂直绿化墙景观效果良好,但优质垂直绿化墙体的案例较少。

    2021年10期 No.433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8K]
  • 泰州市区公园滨水植物种类及景观配置调查

    张成霞;赵宝元;校剑钧;李成忠;王嘉莉;杨慧;周洁;吴玉玥;

    对泰州市区的天德湖公园、泰州人民公园、泰山公园的滨水植物种类、植物群落配置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泰州市区3个公园中应用的滨水植物种类共有56种,隶属34科49属;其中,天德湖公园滨水植物有48种,分属于28科41属,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各占该公园总滨水植物的50.0%;泰州人民公园滨水植物共22种,隶属于16科20属,湿生植物14种,占该公园滨水植物的63.6%,水生植物8种,占总数的36.4%;泰山公园滨水植物种类较少,仅有19种,隶属于16科18属,湿生植物10种,占该公园滨水植物的52.6%,水生植物9种,占总数的47.4%;(2)3个公园中湿生植物配置模式有乔木—灌木配置、乔木—地被植物或水生植物配置、乔木—灌木—地被植物配置和大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植物配置4种;水生植物配置模式有沿溪流带状配置和镶嵌配置;(3)3个公园的滨水植物应用存在景观配置种类简单、部分地段植物配置与滨水条件不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2021年10期 No.433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加工贮藏·检测分析

  • “红阳”猕猴桃果实低温贮藏期糖代谢分析

    贾德翠;卜范文;蒋娟琼;涂洪强;彭书明;陈环;马幸幸;王元顺;

    以"红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对果实中主要生理指标(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多糖分解酶指标(果胶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葡聚糖酶)和相关多糖分解酶基因进行测定,同时对这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探讨猕猴桃果实低温[(4±1)℃、Rh=90%]贮藏过程中果实软化与多糖分解酶及相关基因的关系。结果表明:贮藏45 d时,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值、还原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从刚采摘时的15.03 kg/cm~2、1.52%、4.3%和6.8%变化至9.36 kg/cm~2、0.76%、9.9%和16.8%,说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值逐渐下降,还原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升高;4种多糖分解酶活性均表现出了"较高—高—低"的变化趋势,果胶酶和葡聚糖酶活性在贮藏30 d时出现了最大值,分别达到了8.09 mg/(min·g)和26.01 U/g,贮藏45 d时便急剧下降至4.86 mg/(min·g)和7.88 U/g;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在贮藏15 d时出现了最大值,分别达到了1.06 mg/(min·g)和114.32 U/g,同样在贮藏45 d时急剧下降,仅为0.63 mg/(min·g)和36.74 U/g。相关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与所对应的酶活性大小基本一致。猕猴桃果实在贮藏45 d时主成分综合评价值为负值,说明此时果实已经开始进入快速软化后熟期。

    2021年10期 No.433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3K]
  • 不同加工工艺梗丝对卷烟质量的影响

    邹琳;李坚;刘茜;范忠;刘瑱;康金岭;陈志燕;

    为了解不同加工工艺梗丝的使用对卷烟质量的影响,以不同厚度(0.10和0.13 mm)梗丝和不同干燥方式(气流式干燥和隧道式干燥)制备的梗丝为原料制作卷烟,比较不同卷烟样品的感官质量、物理指标、常规化学指标以及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梗丝使用比例下,掺配不同加工工艺梗丝卷烟烟气香味成分的种类组成一致;掺配较厚梗丝(0.13 mm)的卷烟烟气香味成分中的碱性比例偏高,感官质量总体稍有下降,一氧化碳和焦油释放量上升;使用隧道式干燥梗丝卷烟烟气的碱性香味成分比例略低于气流式干燥梗丝,相应的其感官质量也略好,同时具有较低的焦油和一氧化碳释放量。

    2021年10期 No.433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 湖南出口烤烟分级研究与应用

    陈志敏;黄晶;戴超;向世平;

    通过开展湖南出口烤烟分级研究,将湖南出口烤烟分级体系设立22个等级,并对不同等级烟叶特性进行详细的描述。结果表明:湖南出口烤烟分级体系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烟叶分选效率及分选质量,2021年分选效率分别比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提升了25.7%、12.4%和2.4%,选后烟叶等级合格率均在80%以上,烟碱含量均衡性得到进一步加强;烟叶复烤成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烟碱CV值(变异系数)、水分CV值、非烟杂物控制效果显著,国际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2021年10期 No.433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 四川凉山州烤烟填充值与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关系

    吴明;张弘蒙;武云杰;唐剑宁;钟钏;钟子正;胡心雨;王鹏;

    为明确凉山州烤烟烟叶填充值与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之间的关系,选用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85份初烤烟叶,应用相关性、逐步回归以及平滑回归分析,探究烟叶填充值与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烟叶感官评吸各项指标的得分在样品间的变异系数较小,化学成分中氯含量在样品之间的变异系数较大;在红花大金元和云烟87两个品种间、C2F和C3F两个等级间,烟叶填充值没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填充值与香气量、刺激性、余味、感官评价总分、总糖以及氯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与钾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刺激性、总糖和氯含量对回归方程的贡献度分别为0.067、0.035和0.039;平滑回归分析发现,随着刺激性得分、总糖含量以及氯含量的增加,烟叶的填充值呈现下降趋势。根据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对相关指标进行预测,为当地烟叶生产提供参考。

    2021年10期 No.433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农业经济与管理

  • 湖南省县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探测分析

    徐宁;谢红霞;周清;袁红;杨君;李维友;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利用湖南省各县(市、区)近15 a的三次产业人均产值和相关影响因素数据,分析了县域间经济的整体差异、不同产业人均产值的集聚程度,并找出影响产业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3—2017年间三次产业人均产值县域间差异表现为第二产业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变异系数均值分别为1.04、0.97和0.37,且各产业人均产值县域间差异有缩小的趋势;县域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显著特征,显著性表现为第二产业最强,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弱,全局Morans’I均值分别为0.47、0.33和0.23;第二产业人均产值县域空间集聚呈增强的趋势,全局Morans’I由0.41增加到0.54,而第一三产业人均产值县域集聚程度有一定减弱,全局Morans’I分别由0.31、0.33减少到0.28、0.25;地理探测结果显示,影响县域间第一产业发展差异的主导因素由政府干预变为城镇化水平,影响第二产业发展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产业支撑,影响第三产业发展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市场规模。

    2021年10期 No.433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4K]
  • 湖南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水平评价——基于122个县市区2020年调度资料分析

    邓文;刘胜轩;刘英;黄振国;肖景峰;詹祎蕊;

    基于湖南122个县市区2020年调度资料分析,从省域、市域、县域层面,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全省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存在"双低"特征;薄弱、一般、富裕三类市州大致呈"361"(30%、60%、10%),三类县市区大致呈"433"(40%、30%、30%)占比分布;三类市州、县市区村平经营性收入差异极显著;一般县市区和富裕县市区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村平经营性收入水平具有正向作用,薄弱县市区则存在"反差"现象。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稳固富裕县市区、提升一般县市区、主攻薄弱县市区的分类发展对策建议。

    2021年10期 No.433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 娄底市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与路径研究

    陈丽桦;刘军;

    总结了娄底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出该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着农业自然资源不充足、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不强、涉农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品牌覆盖面和影响力均不够、农业资金投入有待增加、农村电商服务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围绕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短板与瓶颈,聚焦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提出了实施百亿特色产业培育、现代农业集聚发展、现代农业品牌提升、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农民全面发展6大行动,重点将粮油、蔬菜、茶叶、畜禽水产、农机这5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成百亿产业,示范带动其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树立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农业现代化示范样板的路径。

    2021年10期 No.433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模式研究——以汨罗市为例

    李奕好;刘辉;

    以湖南省汨罗市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基本情况入手,简要介绍了汨罗市的农村人口与新型农业主体发展概况、通信网络普及情况以及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存在的问题。运用案例分析法重点阐述了汨罗市现有"小农户+互联网""小农户+合作社""模范企业引导型""村民委员会主导型"4种衔接模式,并比较了4种衔接模式的优缺点和差异所在。最后,从促使小农户转变传统观念、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完善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4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的建议。

    2021年10期 No.433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2K]
  • 苏州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途径研究

    田婷;朱琳;徐雯;张青;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苏州市提出要在202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前期调研,分析目前苏州农业农村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找准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资源优势和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力争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生态宜居,力争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力争率先基本实现农民现代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造苏州特色样板等发展对策与途径。

    2021年10期 No.433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 农业高校产学研人才培养动力因素研究

    孙瑜;袁鸣;李敬锁;

    为了持续推进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根据2008—2018年农业高校的面板数据,运用SPSS 25的因子分析法实证分析了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农业高校资源、企业支持度和科研院所对于产学研人才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进行排列,高校产学研人才培养的效果主要是受企业助推因素(F_2)、高校资源因素(F_1)和科研院所因素(F_3)的影响,其中,企业助推对于人才培养的影响最大(0.978),高校资源次之(0.976),科研院所影响较小(0.826)。最后提出确立科研经费以企业主导投资政府辅助投资的地位;突出科研机构的桥梁作用;完善产学研3大主体之间的法律政策和沟通机制;转变高校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丰富高校资源,优化教师团队;构建人才考核和评价机制的政策建议。

    2021年10期 No.433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 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正>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前身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现有职工40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硕士以上学位20人;建有湖南省智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湖南分中心等创新平台13个;主要从事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以及南方设施农业、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农业声像制作与传播等研究与应用,开展农业图书文献资源挖掘、分析与知识服务、农业宏观政策研究与咨询服务;承担全院网络建设与维护工作;承办《湖南农业科学》《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期刊的编辑出版;

    2021年10期 No.43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 《湖南农业科学》征稿启事

    <正>《湖南农业科学》创刊于1971年,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星火计划促进会和湖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自创刊以来,期刊一直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刊宗旨,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报道农业重大科技进展与成果。近年来本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和行业知名度不断提升,先后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

    2021年10期 No.433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征稿启事

    <正>《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是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主管,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主办的综合农业类英文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43-1422/S,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4229,季刊。刊物主要收录与农业科学相关的种业科学、生态环境和植物保护等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旨在宣传国内领先的农业科研成果,报道国内农业科研和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提高我国农业科研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竭诚欢迎您的支持与参与。

    2021年10期 No.433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简介

    <正>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成立于1973年,是隶属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公益型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油料旱粮作物种质创新、品种选育、高效栽培、生物技术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全所在职员工80人,其中研究员8人,博士12人,建有油菜、玉米、大豆、甘薯、综合研究5个科研团队,是湖南省甘薯工程技术中心、长沙市甘薯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油菜、甘薯和玉米综合试验站、湖南省现代农业旱粮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植保岗位的依托单位。

    2021年10期 No.433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