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育种·生物技术

  • 水稻OsWAX2-1基因过表达及RNAi研究

    高国赋;陈信波;刘爱玲;周小云;邹杰;

    为了研究水稻OsWAX2-1基因的功能,采用农杆菌介导法,以日本晴为材料,利用OsWAX2-1基因过表达及RNAi载体进行了遗传转化,并以PCR及半定量RT-PCR方法对具有Hyg抗性的转基因水稻植株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OsWAX2-1基因及RNAi片段均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RT-PCR检测到转OsWAX2-1基因在T1代转基因水稻中有不同程度的过表达,为进一步研究OsWAX2-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2008年03期 No.216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杂交小麦产量构成因素间协调性的分组分析

    李万昌;姜丽娜;邵云;李春喜;刘曙东;

    为了对超高产杂交小麦育种工作提供基本依据,试验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系)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用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分为低产、中产、高产和超高产4组。按分组结果对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不协调是产量低的重要原因;单位面积穗数一直是产量构成因素中的重要因素,同时又是一个限制因素;在7 650~9 900 kg/hm2水平下,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在10 275~11 460 kg/hm2水平下,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贡献都最大;超高产水平下,千粒重与穗粒数之间是完全可以协调的,通过增加穗粒数来实现更高产比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意义更大。

    2008年03期 No.216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我国辣椒品种资源研究概况

    邹高峰;刘志敏;邹学校;

    辣椒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种类,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400 a以上。在长期的栽培驯化过程,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品种资源。分别从国家攻关研究、遗传研究和生态研究三个方面,总结了我国辣椒品种资源的研究概况。

    2008年03期 No.216 8-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红刺玫和月季杂交F_1代耐热性综合评价

    罗玉兰;孙佩光;张冬梅;

    通过对红刺玫和现代月季"锦寒1号"及它们的杂交子代的性状观察,初步淘汰生长势较差的个体:杂5-3,杂5-4,杂5-5。在此基础上,对其它杂交F1代及其父母本进行自然高温下电导率、游离脯氨酸以及光合色素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根据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判其耐热性,结果表明:杂5-2和父本红刺玫的耐热性最强;杂5-1和杂5-6耐热性中等,母本锦寒1号最弱。

    2008年03期 No.216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杨国斌;杨晓萍;张志刚;朱传霞;王洪;

    探讨了激活蛋白对棉纤维品质主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喷施棉株,纤维各个指标都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即能显著提高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反射率、伸长率、纺纱均匀指数等指标,降低纤维黄度和麦克隆值。

    2008年03期 No.216 15-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栀子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相关因子的优化

    尹明华;洪森荣;

    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子实验以及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对栀子高频植株再生体系有关因子的进一步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栀子带芽茎段再生体系的最佳消毒方式为70%酒精处理30 s后再用0.1%HgCl2处理15 min;栀子带芽茎段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 mg/L+NAA 0.5 mg/L;光照培养有利于栀子带芽茎段的再生;栀子带芽茎段再生的最佳蔗糖浓度为25 g/L,最佳琼脂浓度为7.5 g/L,最佳pH值为6,最佳培养温度为25℃。

    2008年03期 No.216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 杂交稻新组合岳优71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欧阳光辉;张胜;夏照明;蒋小勇;蒋建为;

    岳优712是湖南洞庭种业有限公司、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不育系岳4A与恢复系岳恢971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于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熟期适中,产量高,有效穗多,耐肥抗倒等特点。2005~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482.75 kg/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5.97%,两年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增产效果,米质指标达国家3级优质米标准。适宜在江西、湖南、浙江、湖北和安徽长江以南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2008年03期 No.216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湘早籼45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徐国生;龚光明;

    湘早籼45号是益阳市农科所采用品种间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的中熟早籼常规品种。该品种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主要特点是产量高而稳定、米质优、生育期适宜、抗性好、适应性强以及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该品种时要注意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及时排灌;病虫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结合生物防治。

    2008年03期 No.216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杂交稻农优28在越南的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宋秋娥;陈志兵;

    农优28是国内新育成的一个米质好、抗性较强、产量高的杂交水稻组合,2005年通过越南国家审定,有望成为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的主要组合之一。该组合在越南累计种植面积已达6 000 hm2,2006年夏季农优28在越南多乐省示范种植5 hm2,其大田平均产量高达11.91 t/hm2,最高田块的产量高达15.02 t/hm2,比当地的主推杂交稻品种平均增产1.96 t/hm2,增幅19.70%。介绍了该组合在越南的高产栽培技术。

    2008年03期 No.216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早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曾国安;夏虎;易西方;刘礼华;周志平;刘云开;

    经过多年对早稻直播栽培技术的研究,发现了早稻直播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湘北地区的气候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早稻直播在品种选择、适宜播种期、播种量、保温防寒全苗、化学除草等方面的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008年03期 No.216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水稻异品种混播栽培技术初探

    程乐根;李安德;胡峰云;王大林;

    经过3 a早晚稻异品种混播栽培新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证明:水稻异品种混播栽培具有高产稳产、节本增收、提高抗倒性、提高稻米品质的效果,值得进一步试验示范和推广。

    2008年03期 No.216 29-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滇型杂交早粳稻在湘南的示范推广

    熊昌明;蒋卫平;陶卫;朱旺冲;魏仙君;

    以杂交早籼稻品种金优402为对照,对从云南引进的18个滇型杂交早粳稻新组合进行了比较试验,并对其播期和施肥水平做了探讨。结果发现:滇型杂交早粳稻在湘南双季稻区种植时全生育期为115~120 d,产量达9 t/hm2,比对照生育期长5~10 d,产量超过10%;作双季早稻种植时最佳播期为3月30日左右,施纯氮262.5 kg/hm2时,产量仍有增加。

    2008年03期 No.216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不同植烟密度对填充型烟叶烟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李海平;朱列书;黄魏魏;唐应勇;詹莜国;曹明锋;符昌武;何军;

    不同植烟密度对烟田土壤、田间小气候、烟株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均有很大的影响。通过试验,对于多叶且叶片较薄的品种,宜降低种植密度,可以较好的提高产量和质量;对于多叶且叶片较厚的品种,可以提高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不大,但是可以明显提高烟叶品质,对于20片叶左右的品种,可以适当提高栽培密度以提高产量。

    2008年03期 No.216 34-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张丽霞;潘兹亮;吕玉虎;凌萍;彭保宏;

    采用大区对比法对14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分别对各品种的生育期、分蘖动态和成穗率、主要经济性状、产量等指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珍珠糯、银籼2024、青两优香916、特两优香916、Ⅱ优330、籼糯98-01、豫两优688和Ⅱ优1511等8个水稻新品种表现为生育期短,成穗率较高,经济性状突出,产量较高,建议通过品种审定后,在该地区进行大面积的推广种植。

    2008年03期 No.216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岳优9113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夏照明;张胜;蒋建为;

    岳优9113是一个早中熟三系杂交晚籼组合,具有生育期适中、株高较矮、分蘖力强、有效穗多、高产稳产、品质优、耐肥抗倒和抗病性较好等特点。作双晚栽培一般产量可达500~550 kg/667m2,高产栽培要求在把握合适秧龄的同时,保证栽插(抛栽)密度和较高的肥力水平。

    2008年03期 No.216 39-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湘北平湖区早稻直播品种筛选技术研究

    陈凯林;张玉烛;曾翔;张岳平;陈德华;鲁迪球;周建华;周学其;蔡灿然;周建鹏;

    通过对湘北平湖区早稻15个品种(组合)的直播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稻组合株两优819、陆两优996和常规稻品种硕丰2号、创丰1号较适合于湘北地区早稻直播;最佳直播期在4月4日左右;杂交早稻组合直播耐寒性比常规稻强。

    2008年03期 No.216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红薯新品种引种栽培研究

    黄怡斌;周建华;龙斌;王晋勇;刘雄;

    2005年从河南省农科院引进豫薯868、梅园一号、红心黄2号、湘红2号等4个红薯新品种,进行3 a的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湘红2号、梅园一号食用品质好,可作为烘烤和食品加工型品种引进推广;红心黄2号、豫薯868可作为淀粉型、叶用型和特用型品种引进推广。4个品种都具有产量较高、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等特点,适合在安化县栽培种植。

    2008年03期 No.216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填充型高产烟叶开发品种的筛选

    黄魏魏;朱列书;李海平;唐应勇;詹莜国;曹明锋;符昌武;何军;

    初步从国内外的一些主要多叶品种中筛选出了2个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适合作为填充型烟叶的品种:CY9504和YH05。另外,HT61产量最高,达265 kg/667m2。但由于该品种叶片烘烤水平没有达到该品种要求,明年可继续进行示范试验,该品种挖掘潜力较大。

    2008年03期 No.216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垄作宽窄行栽培对夏玉米生理指标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许海涛;许波;王友华;王成业;张海申;

    利用中早熟品种浚单22,研究了垄作宽窄行栽培对夏玉米生理指标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等行距栽培相比,垄作宽窄行栽培有利于夏玉米根系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株高增高,叶面积系数前期增长快,后期下降慢,叶面积高值持续期长,干物质积累快,生物产量高,穗粒数多,千粒重高,产量性状明显改善,增产显著。

    2008年03期 No.216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土壤肥料·资源环境

  • 湖南省旱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梁继华;张杨珠;

    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湖南省某些旱耕地土壤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碱解氮含量变动在20.8~164.3 mg/kg,平均为95.9 mg/kg;速效钾含量为55.4~340.5 mg/kg,平均为174.1 mg/kg;有效磷含量为2.0~154.4 mg/kg,平均为30.5 mg/kg。因成土母质不同土壤养分状况明显不同:土壤碱解氮含量顺序为耕型湖潮土>耕型河潮土>耕型花岗岩红壤>耕型板岩红壤>耕型砂岩红壤>耕型棕色石灰土>耕型石灰性紫色土;土壤速效钾含量顺序为耕型花岗岩红壤>耕型板岩红壤>耕型湖潮土>耕型河潮土>耕型石灰性紫色土>耕型砂岩红壤>耕型棕色石灰土;土壤有效磷含量顺序为耕型花岗岩红壤>耕型河潮土>耕型湖潮土>耕型板岩红壤>耕型砂岩红壤>耕型石灰性紫色土>耕型棕色石灰土。

    2008年03期 No.216 52-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稻作制和有机肥对水稻土中有机质分解酶活性的影响

    杨春华;覃正玉;

    为了探明耕作制、施肥、灌溉等农艺措施对水稻土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了在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稻作制、有机肥用量对红壤性水稻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稻作制和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中脲酶、蛋白质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性,土壤中这些酶的活性与有机质的含量成正相关性,蛋白酶与脲酶的活性对土壤铵的含量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通过合理的种植制度和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2008年03期 No.216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作物水肥耦合产量效应模型研究进展

    谢小婷;黄璜;陈玉艳;沈建凯;

    水、肥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关键,能否充分发挥水肥的增产效应对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更好地协调水肥关系,以达到合理经济地利用水分和养分是农业研究的目的。按作物种类进行归纳,并对多种作物水肥产量效应模型进行了总结,发现干旱缺水以水为主效,底墒充足和降水丰富时,水肥配合存在阈值反应,养分和水分之间以及两者耦合与作物之间存在着协同、顺序加和及表观拮抗等作用。

    2008年03期 No.216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NEL生物活性肥对P88S/747经济性状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舒服;邓华凤;何强;易自力;向泽华;符淑芝;

    NEL生物活性肥是韩国纳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以高性能碱性阳离子生理活性调节剂IAMC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液体生物肥料。利用该肥料对两系杂交稻组合P88S/747各个生育时期进行肥效试验,研究该肥料对其经济性状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EL生物活性肥能明显提高其成穗率、有效穗和结实率,从而达到提高单位产量的目的。其中在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喷施NEL生物活性肥的处理,产量较对照增产5.4%,达极显著水平。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不明显。

    2008年03期 No.216 62-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不同肥料配方对矮象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尹日初;荣湘民;罗尊长;彭建伟;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方对矮象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肥料配方不仅影响矮象草的产量,同时也影响它的品质。在生产实际配方(N:P2O5:K2O=8:5:6)的基础上,仅增加K的施用量,虽然矮象草的产量明显增加,但品质下降;如果在增加K施用量的同时,减少N施用量,矮象草的产量与品质都会显著降低;如果在增加N施用量的同时,减少P、K的施用量,虽然对矮象草的品质影响不大,但产量明显降低;如果在增加N施用量的同时,适当减少P的施用量,在对其品质影响不大的情况下,但产量显著提高。综合试验结果,以肥料配方中N:P2O5:K2O=10:4:6时效果最好。

    2008年03期 No.216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塑料棚砌厢料下调温栽培对香菇生长的影响

    尹朝忠;李小云;廖代华;

    针对湖南气候冬冷夏热,香菇生产产量极不稳定情况,采用塑料棚内砌厢,在香菇栽培过程中进行料下水管调温与棚内喷水调温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棚砌厢料下调温栽培香菇能促进菌丝快速生长,提早上市时间,显著增加产量,减少杂菌侵染等。这一栽培方式既适应零星小户,也适应专业化栽培,值得推广。

    2008年03期 No.216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钙对蕹菜产量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沈志锦;彭克勤;张雪芹;周浩;库文珍;黄欣;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钙离子浓度对蕹菜产量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蕹菜产量相应增加,当超过蕹菜生长所需的临界值时,其产量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反而降低,钙离子浓度为80mg/L时,黑子蕹产量最高,达197.47 g。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3个品种蕹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都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0~80 mg/L钙离子范围内,2种酶活性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80~200 mg/L范围内,2种酶活性都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钙离子浓度处理,3个品种中黑子蕹的净光合速率最高。

    2008年03期 No.216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不同种类蔬菜硝酸盐含量及其与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

    王翠红;曾杰波;张杨珠;黄运湘;

    通过对长沙市东湖村(菜园土壤母质为第四纪红土)和杉木村(菜园土壤母质为河流冲积物)两个露天蔬菜生产基地的6种86个春夏季蔬菜进行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并与对应的菜园土壤8个肥力指标间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菜园土上6种蔬菜硝酸盐的含量和其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表现为叶菜类>瓜果茄豆类,且叶菜类蔬菜硝酸盐平均含量是瓜果茄豆类的3.3倍;6种蔬菜中,除苋菜外,其它如空心菜、青椒、红茄子等5种蔬菜硝酸盐含量是冲积菜园土>红菜园土。6种蔬菜中,其中叶菜类蔬菜硝酸盐达高度污染水平的平均占57%以上,达严重污染水平的占14%以上;其它类蔬菜硝酸盐达中度污染水平的平均低于50%。6种蔬菜硝酸盐含量与对应的土壤肥力指标之间均能够建立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均达显著以上正相关。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全钾含量是影响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土壤肥力因素,其中土壤硝态氮含量又是主要因素。

    2008年03期 No.216 70-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菇渣复合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何东波;

    利用加入不同配比珍珠岩和蛭石的菇渣复合基质,进行番茄营养钵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浇清水的情况下,以菇渣:珍珠岩=3∶1或2∶1混合基质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壮苗指数等指标显著高于CK(草炭∶珍珠岩=1∶1),而菇渣复合基质中菇渣含量与壮苗指数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9 3。由此建立二次回归方程为y=-0.121 1x2+0.140 3x-0.034 21。

    2008年03期 No.216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乌鲁木齐市耕地保护研究

    李诚志;于礼;

    分析出乌鲁木齐市耕地分布不均匀,总体质量不高,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数量持续减少;耕地保护面临着建设占用耕地占补不能平衡,耕地质量提高困难,基本农田保护率过高,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提出以都市圈内部实现占补平衡,树立可持续耕地保护观念,加强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用地管理,适当调整基本农田,积极推进都市圈整体规划等建议来保护耕地。

    2008年03期 No.216 76-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湘珠牌水稻专用肥在湘南灰泥田上的施用效果

    高菊生;张杨珠;周卫军;李冬初;肖志鹏;尹力初;黄晶;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湘珠牌水稻专用肥在湘南灰泥田上的施用效果。试验设置CK(不施肥)、NPK(氮磷钾)、HNPK(高氮磷钾养分含量复合肥)、DNPK(湘珠牌水稻专用肥,固定的氮磷钾配比)4个处理。结果表明:(1)施用湘珠牌水稻专用肥能够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水稻千粒重,提高结实率;(2)施用湘珠牌水稻专用肥能够提高水稻产量。早稻产量6 567.0 kg/hm2,比单质化肥NPK处理增产2.1%,晚稻8 000 kg/hm2,比单质化肥NPK处理增产11.1%;(3)在湘南灰泥田上施用湘珠牌水稻专用肥,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早稻氮利用率为33.56%,比单质化肥NPK处理高3.08%;磷利用率为16.82%,比单质化肥NPK处理高1.49%;钾利用率为21.72%,比单质化肥NPK处理高7.79%。晚稻氮利用率为37.02%,比单质化肥NPK处理高3.11%;磷利用率为54.33%,比单质化肥NPK处理高3.76%;钾利用率为82.55%,比单质化肥NPK处理高53.79%。

    2008年03期 No.216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维生素在农作物中的应用研究

    张林丰;

    阐述了维生素在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的作用。从维生素的植物生命特点及栽培作物中的实践转化方面,提出了维生素应用于作物栽培和防治作物病害的研究新结论。

    2008年03期 No.216 83-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物理调理剂在猪粪堆肥中的除臭及保氮效果研究

    胡明勇;刘强;荣湘民;谢桂先;蒋强勇;钟胜兰;宋海星;彭建伟;

    为了降低猪粪堆肥过程中氮素的损失和臭味的产生量,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在猪粪堆肥过程中添加不同类型和不同剂量物理调理剂对堆肥除臭及保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5(72.98%鲜猪粪+20%稻草)和处理8(72.98%鲜猪粪+20%米糠)具有较好的除臭保氮效果。与对照(CK)相比,处理5和处理8均提前12 d消除臭味,NH3的累积挥发量分别低了49.76%和51.53%;H2S的累积挥发量分别低了24.46%和20.50%。处理5和处理8的总氮损失率分别为26.23%和24.60%,而对照(CK)的总氮损失率为33.34%,且堆肥过程中氮素的损失以氨气氮形式损失为主。

    2008年03期 No.216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牧场废弃物堆肥在高速公路绿化中的应用

    李自刚;王新民;刘太宇;张晓根;介晓磊;赵跃进;

    将牧场堆肥产品再加入适量的氮、磷等化肥元素,将其施用高速公路绿化带绿化,可明显提高黄河故道地区高速公路高陡边坡绿化效果。数据显示牧场堆肥产品+化肥的混合施用,可以改善高速公路高陡边坡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促进高速公路高陡边坡、中间隔离带、高速路环岛的黑麦草、大叶黄杨和桧柏的生长。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护坡及转盘对几种树和草类进行的试验,证明植物响应良好:护坡及转盘内草坪草生物量增加,颜色加深,绿色期延长;护坡草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对护坡具有良好作用;中央分隔带植物高度、冠幅、地径增大。

    2008年03期 No.216 90-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甘肃山区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张有龙;李新文;李文;

    自水土保持工作开展以来,甘肃山区(包括除河西五市、甘南州外的所有地区)经济取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这与水土保持的贡献密不可分。通过对甘肃山区中8个县(区)(包括定西安定区,陇南武都区、成县,天水秦州、麦积二区,平凉庄浪、泾川、静宁三县)水土保持的进展与成绩以及经济发展的实地调查,在整体介绍当前甘肃山区水土流失概况、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2008年03期 No.216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保得微生物土壤接种剂在烟草上的田间试验总结

    曹明锋;朱列书;詹莜国;符昌武;

    通过田间试验和实验室检测得出:保得微生物接种剂能促进烟草植株的前期生长,提高烟叶产量,并能改善土壤环境,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且90 g/hm2的施用量比60 g/hm2的施用量更能使烟株长势旺盛,产量更高。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保得微生物接种剂对烟株生长的促进作用随微生物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变大。

    2008年03期 No.216 97-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稻糠在水稻栽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周建群;

    综述了稻糠在水稻栽培中的除草、增肥、增产作用及效益。在分析国内外稻糠施用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稻糠在水稻栽培中的利用是我国绿色水稻栽培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新途径,并提出我国在稻糠应用技术上至少在6个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1)不同温度、土壤类型条件下对稻糠的分解速度和分解产物的影响;(2)不同种类和品种的稻糠在除草、增肥和增产上的差异;(3)最佳用量稻糠对米质的影响大小和作用机理;(4)施用稻糠对土壤结构和土壤环境的影响;(5)稻糠与其它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技术;(6)不同栽培和耕作方式条件下稻糠的配套施用技术。

    2008年03期 No.216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铬渣堆场周围环境污染现状研究

    肖小云;郭学谋;

    采集湖南某厂铬渣堆场周围的土壤、水体以及蔬菜样品,分析了重金属铬的含量。结果表明:铬渣堆场周围的铬污染严重,厂内污染区和厂外污染区都有超标现象;厂内污染区中的水溶性六价铬的含量比较高;所采集的蔬菜样品全部超标,其中,白菜根中的铬含量最高,芹菜叶中的铬含量最小;地下水中的铬含量严重超标。

    2008年03期 No.216 102-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植物保护·质量安全

  • 湖南主要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及其防控措施

    彭兆普;刘勇;周忠实;李彦宁;罗源华;

    外来入侵生物具有极强的适应力、竞争力和繁殖力,因此很容易在入侵地定居形成种群。湖南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植被资源丰富、气候温和,为农林外来入侵生物成功入侵和定居提供了有利条件。据不完全统计,湖南省主要农林入侵物种97种,其中植物68种、动物18种、病原微生物11种。介绍了湖南省主要农林入侵物种,并就空心莲子草、普通豚草、柑桔大实蝇、稻水象甲等入侵生物的分布和防治进行了简要概述。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3个措施:一是加大检疫力度;二是对刚入侵的生物进行消灭,控制其扩散;三是对待已定殖的外来生物,应加大科研投入,组织有关科研单位、推广部门进行联合攻关,在研究揭示其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可行的控制措施并实施和推广。

    2008年03期 No.216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5种杀虫剂防治地黄跳甲田间药效及对天敌的影响

    魏吉利;李修炼;李建军;王新苗;

    田间比较测试了5种杀虫剂对地黄跳甲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40%辛硫磷乳油对地黄跳甲的防效最强,药后1~10 d的防效为75.66%~93.25%;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次之,药后5 d防效为93.42%。1.8%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效较低,药后1 d防效仅27.70%。5种药剂对天敌的影响差异较大,其中20%溴氰菊酯乳油对蜘蛛的影响最大,蜘蛛的死亡率达98.89%,而1.8%阿维菌素乳油处理的蜘蛛死亡率仅为28.16%。对瓢虫影响较大的也为20%溴氰菊酯乳油,瓢虫死亡率为74.53%,影响最小的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瓢虫死亡率为10.54%。40%辛硫磷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地黄跳甲防效好,对天敌影响小,可以作为控制地黄跳甲危害的有效药剂。

    2008年03期 No.216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频波杀虫灯控制水稻螟虫应用技术参数研究

    姜淑友;吴社高;申亮文;申小兵;曾汉阳;黄炯祥;王文玉;

    通过田间试验,得出频波刹虫灯对水稻螟虫控害效应为95.5%;挂灯高度为灯高距作物0.6 m最佳;一晚中诱杀最佳阶段为20~22时;有效覆盖半径为80~90 m,面积为2.0~2.67 hm2;捕食性天敌数量较化防区上升33.3%。

    2008年03期 No.216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小麦及其环境中噻吩磺隆残留的分析方法研究

    刘春来;刘照清;胡昌弟;李拥兵;李素平;

    建立了小麦植株和籽粒、土壤和水中噻吩磺隆的高效液相色谱残留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噻吩磺隆由反相C18色谱柱分离,经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对样品前处理条件和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优化。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籽粒、土壤和水中平均回收率为79.82%~104.01%,变异系数为1.08%~9.50%;在小麦植株、籽粒和水中最低检出限均为0.02 mg/kg,土壤中最低检出限为0.01mg/kg。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2008年03期 No.216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二化螟越冬生物学研究进展

    林炜;韩永强;刘玉娣;侯茂林;黎家文;

    二化螟主要以滞育高龄幼虫越冬,其越冬幼虫主要以水稻和茭白为寄主,其在寄主上的分布、年龄结构及冬后发育、越冬存活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规律。

    2008年03期 No.216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杂交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研究

    李友荣;侯小华;魏子生;

    1985~2006年,对湖南省水稻区域试验参试的832个杂交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组合2个,中抗组合71个,抗病组合频率分别为0.2%和8.6%。不同时期和不同生态型杂交水稻的抗病组合频率差异显著,"七五"和"八五"期间抗病组合频率和杂交水稻抗病组合频率较高。至2007年,湖南审定了抗白叶枯病的杂交水稻"培两优288""、金优179"和中抗白叶枯病的"株两优971"等29个,抗或中抗组合占审定组合的17.9%;其中,杂交晚稻16个,占55.2%;杂交早稻8个,占27.6%;杂交中稻5个,占17.2%。讨论了杂交水稻的抗白叶枯病育种。

    2008年03期 No.216 119-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25%咪鲜胺乳油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

    柳美云;何明远;戴建平;

    对25%咪鲜胺乳油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混配药剂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量为150、187.5、225 g/hm2时,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效分别为62.31%、70.95%、75.61%,与空白对照相比其增产率分别为8.1%、14.5%、18.3%。

    2008年03期 No.216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农村公路交通污染对作物的影响

    殷芙蓉;李巧云;关欣;黄河仙;

    随着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由此带来的公路交通污染不仅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而且影响沿线作物的生长,降低了作物产量和品质。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归纳总结了近20 a国内外关于农村公路交通污染物中的尾气、沥青、油污对作物的影响等相关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与进展。

    2008年03期 No.216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粳稻白叶枯病流行趋势和预防措施探讨

    问才干;张国林;张熙;

    2007年在里下河地区,粳稻白叶枯病开始流行,发生原因主要是秧池田插花种植,种子带菌。在高邮市范围内已发生100 hm2左右的面积。全市范围内用噻森酮防治后,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疫区已形成,过去的防治措施要全部用上,同时还要向农民反复宣传白叶枯病的危害性,提高农民认识,普及防治技术,才能减轻未来的流行趋势。

    2008年03期 No.216 126-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生产加工贮藏·产业化

  • HPLC法测定黄芩提取物中4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

    丁芳林;张雯杰;陈波;姚守拙;

    以建立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为目的,通过下列方法:色谱柱为Spherigel-C18柱(5μm,4.6 mm×200 mm),流动相:0.2%醋酸(A)-甲醇(B),梯度洗脱:0~30 min,B:42%~7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6 nm,测得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00~2.00μg(r=0.999 6)、0.66~3.30μg(r=0.999 5)、0.55~2.75μg(r=0.999 8)、0.51~2.55μg(r=0.999 4);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8.32%、99.17%、101.25和102.53,RSD分别为2.65%、2.48%、1.92%和3.04%(n=5)。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黄芩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2008年03期 No.216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采前喷钙与采后乙烯吸附剂处理对沁香猕猴桃耐贮性的影响

    肖志伟;王仁才;贾德翠;卜范文;唐小平;

    提高果实耐贮性是促进沁香猕猴桃产业化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作者以5年生沁香猕猴桃树为试材,进行采前喷钙及采后使用乙烯吸附剂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采前喷钙处理和采后乙烯吸附剂处理均能有效保持果实硬度,推迟呼吸跃变到来,延长果实贮藏时间。同时,各处理均不影响果实品质,保持果实风味。

    2008年03期 No.216 131-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及走向国际化的若干建议

    何国辉;李赛群;

    分析了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总结了当前国际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征,指出了农产品加工走向国际化对于推动我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在走向国际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2008年03期 No.216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吉首椪柑果实采收、商品化处理及冬季培管技术研究

    曾德华;程虹波;张明渊;石媛;罗洪波;

    以提高吉首椪柑果实采收质量,达到优质优价和贮藏增值为目的,从果实采收、商品化处理等关键环节方面提出了一些实用性强的技术措施。

    2008年03期 No.216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卷烟主流烟气的中性和碱性香气成分分析

    洪华俏;郭紫明;易克;董道竹;练文柳;卢向阳;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从卷烟主流烟气中萃取出中性和碱性香气成分,并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鉴定。质谱鉴定出72种中性香气成分和23种碱性香气成分。此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提取和分离出主流烟气中多种主要的中性和碱性香气成分。

    2008年03期 No.216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发展湖南省特色杂粮产业的思路与对策探讨

    王长新;

    针对湖南省杂粮种植面积小而散、杂粮科技投入不足、加工规模小等问题,提出了湖南省发展特色杂粮产业的思路与对策:正确定位,整合资源,区域布局;建立杂粮育种、种子繁育体系;实行产业化经营;建立杂粮专家系统及加强品牌建设等。

    2008年03期 No.216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浅析特色农产品形成大产业的条件及措施——以永丰辣酱产业开发为例

    康冬前;

    通过对双峰县永丰辣酱开发的历史、现状分析,剖析了特色产品的形成过程,提出了要使一个小作物开发成大产业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008年03期 No.216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科技管理·信息技术

  • 食用菌栽培设施分布式智能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陈韵;贾文庆;黄毅;

    针对食用菌设施栽培自动化控制的需要,研制了"食用菌设施栽培分布式智能测控系统"。该系统为中心计算机和单片机智能控制板的主从式结构,采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和食用菌专家系统的人工智能因子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化决策调节,为食用菌生长创造最优化的生长条件。

    2008年03期 No.216 149-150+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皮向东;

    目前许多单位披露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较突出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引发会计信息信任危机,导致假会计信息逐渐取代真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质量下降,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有: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监督机制不完善;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够,造成假账预期收益高;单位负责人素质较低;同时会计信息的真实度与会计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提出应从建立会计委派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008年03期 No.216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对中尼农业南南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谭友斌;叶永印;

    介绍了中尼农业南南合作的背景及成绩,重点分析了中尼农业南南合作一期项目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全面提升二期农业南南合作水平的建议:如中、尼和粮农组织三方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沟通,共同加大项目资金筹集的力度;明确三方的责任和义务,为技术员实施项目提供最大的支持;实地技术员应积极而审慎地选择项目,尽快实施;在继续大力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农业技术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培植一批有一定规模、有技术含量和优势、有经贸合作前景的项目;进一步促进中尼经贸技术合作;提高援外人员的综合素质,解除其后顾之忧;加强双方人员互访等。

    2008年03期 No.216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园艺园林

  • 基于3-PG模型的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蒸发散估算

    赵梅芳;项文化;田大伦;赵仲辉;闫文德;方晰;

    根据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1990年1月~2005年12月的气象观测数据,确定3-PG模型的主要参数,估算此期间杉木林的月蒸散量和年蒸散量及其变化规律,并用水量平衡法计算的蒸散量对模拟估算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3-PG模型估算的会同杉木林月蒸散量、年蒸散量与水量平衡法相似,1月份的蒸散量最小,然后逐渐增大,7月份达到最大值,此后逐渐减少。全年月平均蒸散量为90.1 mm,占全年月平均降水量(122.14 mm)的72.12%。除了8月和9月份的蒸散量大于降水量,其余各月份的蒸散量均小于降水量。会同杉木人工林年蒸散量各年之间的差异不大,多年的年蒸散量均值为1 049 mm,占年平均降水量(1 488 mm)的72.6%。在降水量大的年份,蒸散系数比降水量小的年份小。

    2008年03期 No.216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 湖南会同杉木林采伐剩余物分解速率的研究

    柴红霞;项文化;张雷;

    利用网袋分解法,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了湖南会同1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采伐剩余物分解试验,结果表明:叶的分解速率最快,其次是小枝、皮、大枝和果。分解402 d时叶的残留率为72.58%;分解速率最慢的大枝和果的残留率仍分别为84.67%和82.58%。而且从整个分解过程来看,第122天至第246天这段时间各组成成分的分解速率普遍较快。回归分析及模拟结果表明,叶分解50%需6 569.4 d,分解95%需9 447.5 d;大枝和果分解50%分别需13 178.0 d和13 198.0 d,分解95%分别需18 944.5 d和18954.5 d;总采伐剩余物分解50%需8 785.3 d,分解95%需12 623.0 d。

    2008年03期 No.216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水产养殖·畜牧兽医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产品中亚甲基蓝的残留

    吴艳兵;王建华;李广领;

    建立了鱼类水产品中亚甲基蓝残留的分析方法。采用乙腈/10%盐酸羟胺为提取溶剂,提取液经二氯甲烷萃取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方法在0.025~10.0μg/ml间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为y=658.61x-50.55,相关系数为R2=0.999 7,检出限为2.70μg/kg。对于0.01 mg/kg、0.02 mg/kg、0.04 mg/kg、0.08 mg/kg 4个添加水平,平均回收率为78.3%~86.9%,相对标准偏差为4.16%~9.75%。该法具有准确、灵敏、重复性好等优点,适合水产品中的亚甲基蓝残留的检测。

    2008年03期 No.216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微量元素铜对奶牛泌乳性能的效果研究

    常新耀;谢红兵;魏刚才;王慧英;

    为研究微量元素铜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效果,选择年龄、胎次、体重及泌乳期均接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24头,随机分组。应用对比饲养试验,添加不同量的微量元素铜:试验Ⅰ组饲料中含铜6 mg/kg,试验Ⅱ组含铜10 mg/kg,试验Ⅲ含铜12 mg/kg,观测泌乳期奶牛产奶性能和主要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微量元素铜,不影响奶牛的采食量;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奶牛在试验期的平均日产奶量分别为23.95 kg、27.56 kg和26.92 kg,与对照组的22.62 kg相比,平均每头每天多产奶1.33 kg、4.94 kg和4.31 kg,试验Ⅰ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奶量分别提高了21.84%和19.03%,且牛奶的乳脂率和干物质含量并未降低,经济效益显著。

    2008年03期 No.216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三农问题研究

  • 发展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何报翔;

    描述了中国由经济强盛—衰落—复兴的历史变迁过程,分析了"重农抑末"、"闭关锁国"和"改革开放"等发展观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应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准确把握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势,充分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中国经济的全面复兴。

    2008年03期 No.216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试论新型农民培养的途径

    陈良凤;黄大金;刘纯阳;

    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离不开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目前我国农民素质偏低,农民培训基础设施薄弱,缺少合格的双师型(既能教书的老师、又能教操作的师父)教师,缺乏综合协调的新型农民培训规划与管理体制。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农民培训,充实农民培训的内容,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民培养的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

    2008年03期 No.216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下载本期数据